[发明专利]返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6536.0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周三;马志超;聂永广;方科学;孙中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1.一种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分离器(1)、料腿(2)、输送管(3)、壳体(5)、翼板(6)和驱动机构(7);其中,
所述旋风分离器(1)的固体出口与所述料腿(2)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壳体(5)的顶部开设有固体入口,所述料腿(2)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固体入口且置于所述壳体(5)内,所述翼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5)内且可移动地盖设于所述料腿(2)的第二端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7)设置于所述壳体(5)且与所述翼板(6)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所述翼板(6)移动以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料腿(2)的第二端的端部;
所述壳体(5)的底部开设有固体出口,所述固体出口通过所述输送管(3)用于与气化炉(4)相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杆(71)、设置于所述壳体(5)内的弹性机构(72)和设置于所述壳体(5)外的执行机构(73);
所述弹性机构(72)与所述翼板(6)相接触,用于对所述翼板(6)进行推顶,以使所述翼板(6)与所述料腿(2)的第二端的端部相接触;
所述驱动杆(71)的第一端与所述执行机构(73)相连接,所述驱动杆(71)穿设于所述壳体(5),并且,所述驱动杆(71)的第二端与所述翼板(6)相连接,所述执行机构(73)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71)移动带动所述翼板(6)移动以打开或封堵所述料腿(2)的第二端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还包括:密封件(74);其中,
所述密封件(74)套设于所述驱动杆(71)置于所述壳体(5)外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72)包括:连接杆(721)、连接套(722)和弹簧(723);其中,
所述连接杆(72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5)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杆(721)的第二端与所述弹簧(723)相连接;
所述连接套(722)的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弹簧(723)置于所述连接套(722)的内部且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连接套(722)的封闭端与所述翼板(6)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和消堵机构;其中,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料腿(2),用于检测所述料腿(2)内的压力;
所述消堵机构设置于所述料腿(2),用于在所述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对所述料腿(2)内的半焦进行疏通,以消除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取压管(8)和至少三个压差表(9);其中,
所述至少三个所述取压管(8)由所述旋风分离器(1)至所述壳体(5)处依次设置于所述料腿(2);
任意两个所述取压管(8)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压差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堵机构为根据各所述压差表(9)的压差值向对应的取压管(8)内输送气体以对所述料腿(2)内的半焦进行流化疏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射装置(10);其中,
所述引射装置(10)设置于所述输送管(3),用于对所述输送管(3)内的半焦进行疏通以防止堵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装置(10)包括:环形的筒体(101);其中,
所述输送管(3)的管壁开设有环形的输送口(31);
所述筒体(101)套设于所述输送管(3)的外部且对应于所述输送口(31)处,所述筒体(101)与所述输送管(3)的外壁形成环形的气体腔(102),所述筒体(101)开设有用于向所述气体腔(102)内输送引射气的气体入口,所述气体腔(102)用于向所述输送管(3)输送所述引射气,以对所述输送管(3)内的半焦进行疏通引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返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在对应于所述输送口(31)处且靠近所述气化炉(4)一侧的侧壁呈弧形,并且,所述输送口(31)的径向距离由所述输送管(3)的外壁向内壁处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65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混合料三维模型重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街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