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4180.5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杜劢;孙忠鹤;彭嵚;邵庆硕;王浩楠;梅强;骆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42;E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建 地铁 隧道 穿越 既有 桥桩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地铁隧道施工至既有桥桩前方时,对地铁隧道前方的土体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所述地铁隧道远离所述既有桥桩一侧的区域形成第一导洞;待所述第一导洞穿越所述既有桥桩后,继续向前施工第一导洞并将第一导洞的断面渐变为所述地铁隧道的断面,从而继续向前施工地铁隧道;对所述既有桥桩进行桩基托换施工;以及在桩基托换施工好后,开挖所述既有桥桩处的土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洞相连通的第二导洞,并将第二导洞内的所述既有桥桩破除。本发明采用了绕桩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地铁隧道和既有桥桩的桩基托换的同步施工,提高施工进度,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口高度集中,导致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城市发展。由于地上空间使用率过高,通过地面道路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收效甚微,因此通过地下空间利用,来解决地下交通系统的建立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然后,城市规划的顺序是从地面至地下,在加上深基础桩是现代高层、高架桥、河面桥常用基础形式,所以必然造成新建地铁隧道与既有桩基相互冲突,如何保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快速施工安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保障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隧道、地铁的正常施工,通常情况下,会对既有建筑物桩基进行桩基托换。中国一在先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710059912.6,发明创造名称为地铁工程桩基托换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桩基托换技术是:先对桥桩进行架手架加固,然后分步凿除桥桩表面混凝土,然后开挖至桥桩处进行凿除,然后加密格栅,格栅主筋与桩主筋通过钢筋连接,植筋并浇筑模筑衬套拱,然后进行截桩。从上述的桩基托换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技术虽然解决了既有建筑物的桩基与隧道、地铁修筑之间的矛盾,但是不能够合理安排托换新桩基时间,地铁隧道的施工需要等待桩基托换完成,使得地铁隧道施工周期长,经济成本高。
因此,寻求一种既能够快速施工的桩基转换隧道结构和施工方法,来优化和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隧道、地铁施工的经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地铁施工遇既有桥桩时不能合理安排托换新桩基时间使得地铁施工周期长,经济成本高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铁隧道施工至既有桥桩前方时,对地铁隧道前方的土体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
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所述地铁隧道远离所述既有桥桩一侧的区域形成第一导洞;
待所述第一导洞穿越所述既有桥桩后,继续向前施工第一导洞并将第一导洞的断面渐变为所述地铁隧道的断面,从而继续向前施工地铁隧道;
对所述既有桥桩进行桩基托换施工;以及
在桩基托换施工好后,开挖所述既有桥桩处的土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洞相连通的第二导洞,并将第二导洞内的所述既有桥桩破除。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先对地铁隧道施工前方的土体进行加工,在遇到既有桥桩时,先施工位于既有桥桩旁侧的第一导洞,使得地铁隧道的施工绕过既有桥桩而继续向前掘进,同时对既有桥桩进行桩基托换,托换完成后再对既有桥桩占位处的第二导洞进行施工,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既能够控制好沉降,又能够提高施工进度,减小经济成本。
本发明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第一导洞时,于所述第一导洞靠近所述既有桥桩的一侧施工临时封闭结构,将所述临时封闭结构顶撑于所述第一导洞的初支结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将所述临时封闭结构贴设于所述既有桥桩处的土体的施工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运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功能性橡胶条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