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抗夹心双波段荧光免疫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4920.5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0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凯;高少佳;汤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夹心 波段 荧光 免疫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抗夹心双波段荧光免疫的检测方法,将不同荧光波段标记的抗体CAg1和TAg1设置在测试条的结合垫上,配置已知浓度的CAb;在结合垫上浸入含有待测浓度的TAb的样品,抗体CAg1和TAg1自样品端向吸水端流动,通过扫描,检测测试线和控制线上结合的不同荧光信号微球标记的物质中CAg1和TAg1的浓度,通过不同波段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到被测物的浓度TAb。本发明针对夹心法,分析被测物和荧光基团在层析过程中的结合效率,校正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中绝大部分的干扰因素,排除环境参数影响、C线和T线特异性结合与和非特异性结合的概率,提高荧光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便于根据检测结果得到准确的判断及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抗夹心双波段荧光免疫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快速检测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技术,其中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多以胶体金或者荧光色素作为标记物。
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而建立的一种分离技术。层析系统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当待分离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速度快,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强的组分向前移动速度慢,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以固定有检测线(T)和控制线(C)的条状纤维层材料作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通过毛细作用使待测物在层析条上移动,待测物在T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游离物在C线处发生免疫反应。
常用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有夹心法和竞争法,夹心法包括双抗原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夹心法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指待测物中,某种抗体(抗原)和荧光标记的抗原(抗体)A结合,在T线和C线处与抗原(抗体)B特异性结合,最终在T线和C线处分别形成“荧光标记抗原(抗体)A-抗体(抗原)-抗原(抗体)B”形式的夹心结构。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将荧光标记的抗体CAg1和TAg1吸附于下端的结合垫上,浸入样品后,CAg1和TAg1即被溶解,开始通过毛细作用随样品流动,若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CAb和TAb时,即形成CAg1-CAb和TAg1-TAb,当上行至中段醋酸纤维薄膜,即分别与包被在膜上的抗体CAg2和TAg2结合,形成结合物CAg1-CAb-CAg2和TAg1-TAb-TAg2,同时被固定在C线和T线区域,此时通过检测C线和T线的荧光信号,就可以分析出被测物CAb和TAb的含量,进而得到TAb的初始浓度。
现有技术中,被测物CAb和TAb的含量检测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准确性不高,同时C线和T线特异性结合与和非特异性结合的概率也将影响检测的结果,针对检测结果的误判率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测物CAb和TAb的含量检测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准确性不高,同时C线和T线特异性结合与和非特异性结合的概率也将影响检测的结果,针对检测结果的误判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基于双抗夹心双波段荧光免疫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抗夹心双波段荧光免疫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已分别进行不同荧光波段标记的抗体CAg1和TAg1设置在测试条的结合垫上,配置已知浓度的C线抗原CAb;在结合垫上浸入样品,抗体CAg1和TAg1被溶解,自样品端向吸水端流动;
步骤2:预设样品中含有待测浓度的TAb;
步骤3:得到抗原CAb和TAb分别与结合垫上的抗体CAg1和TAg1结合后的结合物CAg1-CAb和TAg1-TAb浓度、未结合的抗原CAb和TAb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