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及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5239.2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梦媛;靳磊;王冠龙;张云;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潘磊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评判 机心 夹板 材料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及评判方法。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该模型由机心夹板材料制成,所述模型为方形金属片,金属片左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坐标孔和第二坐标孔,金属片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测量孔和第二测量孔,金属片中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且从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一横向凹槽和第二横向凹槽,金属片右端的前后中间位置设有从边缘向内延伸的纵向凹槽,所述纵向凹槽前后两侧的金属片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圆凸台和第二圆凸台,金属片左端的前侧或后侧还设有台阶。本发明可清楚明显地对比不同条件下机心夹板件加工前后的变形量,评判新材料是否适用于机心夹板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钟表制造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及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市场已存在许多类型的机心,各种机心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如何弥补缺陷、提高机心性能,其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改进结构,二是使用新工艺或改进现有工艺,三是使用新材料来制造机心各类零件。但是,无论是改进结构还是创造新工艺,都需要材料性能足够优异或者独特来支撑。因此需要在应用前对机心零件方面的新材料进行预估评判,确认是否合适,以节约资源与时间成本。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较好的对机心各类零件新材料的预估评判方法或方案,导致在该材料的应用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来研究尝试不同的方式进行评判。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手表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延缓了新材料的应用与机心的改进,容易错失市场先机。
机心零件新材料的应用最为关注的是其加工前后材料的变形量,这影响对零件尺寸精度的控制,变形量越小,材料越适用于机心零件的加工。其次还包括材料的硬度、表明光洁度等。机心新材料零件加工前后的变形量的判别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材料内部的残余内应力来预判,一般材料残余内应力越大,加工后的变形量越大;二是直接通过测量待测材料零件机加工前后的变形量来判别。目前残余内应力的测试方法较少,一些定性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无法定量比较,而定量测量的方法对测量样品的尺寸有要求,机心零件往往尺寸很小,满足不了要求。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比多种相似成分、性能或工艺的机心件材料的加工变形,但由于机心零件尺寸过小,变形的差异一般都比较,无法有效对比。因此需要其他有效的方法来预估机心零件加工前后的变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及评判方法,针对机心零件可能使用的各种加工方式和步骤,设计了一套机心夹板件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零件可能出现的水平方向变形和垂直方向变形等变形和放大,在模型上设计了凹槽、凸台、台阶、通孔等结构,可全方位评估材料的变形可能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该模型由机心夹板材料制成,所述模型为方形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左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坐标孔和第二坐标孔,所述金属片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测量孔和第二测量孔,所述金属片中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且从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一横向凹槽和第二横向凹槽,所述金属片右端的前后中间位置设有从边缘向内延伸的纵向凹槽,所述纵向凹槽前后两侧的金属片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圆凸台和第二圆凸台,所述金属片左端的前侧或后侧还设有台阶。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中,所述金属片的长为20~40mm,宽为10~20mm,厚为1mm~3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中,所述台阶的长度为金属片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长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中,所述第一坐标孔、第二坐标孔、第一测量孔、第二测量孔的直径范围为1mm~6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中,所述第一横向凹槽和第二横向凹槽的宽度为1mm~8mm,所述纵向凹槽的宽度为0.5mm~5mm,所述第一圆凸台和第二圆凸台的直径为0.5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5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电视的多品牌账号的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