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软质聚烯烃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6173.9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辉;詹芊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铂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20 | 分类号: | C08L33/20;C08L23/06;C08L75/04;C08L33/04;C08L83/08;C08L13/00;C08L23/34;C08L9/02;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F220/44;C08F220/20;H01B3/44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高压 软质聚 烯烃 电线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用软质聚烯烃电线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弹性体橡胶15‑25份;弹性体聚乙烯15‑25份;烯烃共聚物30‑50份;增韧剂15‑25份;无机阻燃剂7‑12份;助剂5‑10份;抗氧剂5‑10份;交联剂5‑10份;所述聚烯烃电线料是采用辐照交联的方式制备;所述烯烃共聚物为1,1,1‑三氟‑2‑(三氟甲基)‑4‑戊‑2‑醇、1,3‑金刚烷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腈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成。本发明公开的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软质聚烯烃电线料保留了这两种材料的柔韧性,提高了机械性能,加入一些特殊填充来使得烯烃电缆料能够满足高压线的使用特点,制备方法上面采用辐照交联的方式,提高了烯烃电线料的热稳定性、抗老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软质聚烯烃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是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用电线对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由于新能源汽车动能系统和普通燃油汽车的动能系统不同,所以新能源汽车和普通燃油汽车的所用电线的区别有:电动汽车高压电缆通常要高于普通燃油汽车通常使用的额定温度105℃,汽车行业通常在指定的温度等级电缆设计使用寿命为3000h。在高压应用领域的客户的特殊要求可能超过3000h,在规定的温度累计运行时间甚至达到至12000h。普通电线无法满足需求。
现有的系列平台原来只设计装载汽油发动机和它的组件的空间纳入了更多的电气组件,即使不考虑布线,空间的限制也可以预计;此外,电缆和连接器通过路由也需要空间。通常的后果是导致紧张的弯曲半径。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许多情况下面临的挑战是,由于常规电缆固有的设计,高弯曲力难以克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压电缆高柔韧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比较柔韧的设计,通过车辆的路由才可以容易实现。若电动机位于靠近车辆的运动部位,会导致连接的高压电缆连续振动,因此高压电缆要求被设计成能承受高的循环弯曲,以确保良好的弯曲耐力。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线的上述要求来决定新能源汽车用电线电缆料的要求。现用的普通燃油汽车的电线电缆材料无法达到新能源汽车用电线电缆料的要求,现在市面上主要以弹性体PVC和弹性体聚乙烯电缆料来制作新能源汽车电线电缆,但是弹性体橡胶和弹性体聚乙烯材料存在以下几种缺点:一是这两种材料若是达到柔韧性好,但是机械物理性能差,若是机械物理性能好,它们的柔韧性就一般;二是高温老化不稳定,影响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CN106380869A公开了一种125度辐照交联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用弹性体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辐照交联解决了TPE材料耐温差的问题,但耐温等级也只有125℃,对于更高耐温等级没有解决方案,况且辐照设备投资较大的,而且在辐照交联过程中对材料的伤害比较大,材料内部容易产生残余成分。
因此,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软质聚烯烃电线料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用软质聚烯烃电线料,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烯烃电线料是采用辐照交联的方式制备而成;所述烯烃共聚物为1,1,1-三氟-2-(三氟甲基)-4-戊-2-醇、1,3-金刚烷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腈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成;所述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1,1-三氟-2-(三氟甲基)-4-戊-2-醇、1,3-金刚烷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腈、引发剂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70-80℃下搅拌反应3-5小时,后在水中沉出,并在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烯烃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铂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铂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6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