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0281.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涛;程斌;贺西京;王栋;李浩鹏;王放;程志坚;郭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锋涛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88;A61B17/02;A61F2/44;A61F2/46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地址: | 71001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内镜下 腰椎 融合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工作通道、软组织扩张器、脊柱内镜和植骨打压器,还包括通道式融合器复合体;所述通道式融合器复合体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连接通道;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将融合器与工作通道融为一体,可实现放置融合器可视化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可提高融合器内植骨量,大大提高融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引起腰背痛及坐骨神经疼痛的重要根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脊柱生物力学干扰很大、术后并发症多,并且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时间长,费用高。
对于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经卧床休息症状可明显缓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受压者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需剥离椎旁肌肉,部分或全部打开椎板,这类术式破坏了脊柱后柱正常结构,手术操作时间长、出血多,增加了术后椎旁肌肉失神经支配、萎缩粘连、功能降低、腰背部疼痛不适以及腰椎不稳的风险,术后卧床时间长,部分患者因手术区域神经粘连而并发患侧和或健侧下肢放射痛。
为了减少传统手术方式对机体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近年来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椎管内注射胶原酶、臭氧,射频消融,MED椎间盘镜,YESS及TESSYS技术等,特别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费用低等,越来越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1998年Yeung提出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内镜直视下“由内向外”摘除椎间盘髓核的方法(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YESS技术),成为最早的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Discectomy,PETD),该技术为现代经皮腰椎内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适合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对于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突出是做不到的。2003年Hoogland教授采用椎间孔入路内镜直视下“由外向内”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同时,可探查硬膜外间隙、侧隐窝、椎间孔出口神经根和椎管内行走神经根,这一技术被称为TESSYS技术。该技术明显扩大了后外侧入路内镜的手术适应症(包括旁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近几年国内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的适应症也明显扩大,除单纯的髓核摘除术外,腰椎椎管狭窄、腰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腰椎肿瘤的姑息治疗等均可在镜下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特别是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手术可以在内镜下完成,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脊柱稳定结构,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器械的改进优化,脊柱内镜技术的适应征也越来越广,但对于腰椎失稳引起的腰腿疼等疾病,例如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等需要腰椎融合的病例,现如今的脊柱内镜技术还不能很理想的完成。其原因主要在于现如今临床上常用的椎间融合器尺寸比较大,不能直接从脊柱内镜的工作通道中植入椎间隙有关。
针对脊柱内镜目前在腰椎融合方面的问题,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锋涛,未经李锋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0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