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1824.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李贝易;邢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C09K11/00;G02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发兵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光 及其 制作方法 发光 装置 | ||
1.一种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包括基材层和荧光胶层,所述荧光胶层由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所述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88-98):(0-10):(0-10):(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92-95):(0-4):(0-4):(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由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所述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2: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胶层的总高度范围为10μm-65μm,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2μm-15μm,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8μm-50μm。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ET或PC组成,所述基材层下表面为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还设置有保护膜。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
10.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射入,经过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射出。
11.一种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包括:
S2: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荧光胶;
S4:在基材层上表面涂布荧光胶,在50℃温度下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在基材层上表面形成平直结构的第一层荧光胶层以及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形成棱镜结构的第二层荧光胶层;
S6:使用UV光将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固化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
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以配比为(88-98):(0-10):(0-10):(1-10)进行混合形成折射率为1.55-1.65的荧光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
在基材层上表面涂布厚度范围为10μm-65μm的荧光胶,在50℃温度下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在基材层上表面形成高度范围为2μm-15μm的平直结构的第一层荧光胶层以及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形成高度范围为8μm-50μm的棱镜结构的第二层荧光胶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之后还包括:
S7:对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之后还包括:
S8:在所述基材层下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涂覆保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8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