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1824.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李贝易;邢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C09K11/00;G02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发兵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光 及其 制作方法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装置,通过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荧光胶,进一步地,根据该形成的荧光胶制作两层的荧光胶层,其中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基材层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均较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的问题。也即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增光膜包含的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和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以及亮度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该增光膜以及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可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更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裸眼3D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光膜、增光膜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增光膜由于其包含的荧光胶层组成成分的原因仅限于提高一定亮度,却不能提高色彩饱和度及裸眼3D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由于增光膜仅由一层呈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组成,其亮度也受到一定限制,进一步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无法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竞争力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均较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光膜,所述增光膜包括基材层和荧光胶层,所述荧光胶层由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所述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88-98):(0-10):(0-10):(1-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92-95):(0-4):(0-4):(1-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由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所述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2: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荧光胶层的总高度范围为10μm-65μm,其中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2μm-15μm,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8μm-50μ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为PET或PC组成,所述基材层下表面为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下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还设置有保护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如上所述的增光膜,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射入,经过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射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增光膜的制作方法,所述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包括:
S2: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折射率为1.55-1.65的荧光胶;
S4:在基材层上表面涂布荧光胶,在50℃温度下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在基材层上表面形成平直结构的第一层荧光胶层以及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形成棱镜结构的第二层荧光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