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及其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9984.2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E05F15/7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及其 乘客 遗留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和方法,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车内设置振动检测模块,利用振动检测模块检测车内的振动信号,在车辆停车运营且驾驶员锁车离开后,根据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判断是否是存在人员遗留,并在判断出存在人员遗留时控制乘客门开启。本发明仅采用振动检测模块就可实现对乘客遗留的检测,不需要额外其他传感器的配合,成本低,且在检测到乘客遗留时直接控制车门打开,无需后台或车主的确认,避免乘客遗留解救不及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和方法,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给人们交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如将乘客遗留在车上,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他们在遗留车辆密闭的空间内,会缺乏自救能力而失去生命,为此,需要在车辆配备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能够在乘客遗留在车辆上时通过解锁开启车门,实现遗留乘客的逃生。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004751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该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车载求生系统,包括车载控制终端,车载控制终端分别于探测装置和车身控制模块连接,探测装置由音频传感器、红外成像仪和振动传感器构成,通过声音、振动和红外辐射信号共同确定车内是否有生命特征,若有,则由车载控制终端通过网络向车主手机发送紧急求生信息,车主在收到手机信息后,操作手机发出车辆控制信息,由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门开启和降下车窗,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该方案虽然能够解决遗留乘客的逃生,但是除了振动传感器外,还需要其他传感器配合才能实现乘客遗留的判断,成本较高,同时,车门的开启需要车主确认,当车主没有及时操作手机时,会导致遗留乘客无法及时逃生,影响遗留乘客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目前乘客防遗留控制系统存在的成本高、乘客遗留解救不及时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乘客防遗留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低压供电模块、振动检测模块、车身控制模块,低压供电模块供电连接振动检测模块和车身控制模块,振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车身控制模块连接,车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判断是否是存在人员遗留,若靠近车辆中心处振动信号的幅值较大,靠近车辆外围振动信号的幅值较小,且各振动信号的频率一致,都处于设定频率范围,则判断存在人员遗留,并在判断出存在人员遗留时控制乘客门开启。
本发明通过在车内设置振动检测模块,利用振动检测模块检测车内的振动信号,在车辆停车运营且驾驶员锁车离开后,根据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判断是否是存在人员遗留,并在判断出存在人员遗留时控制乘客门开启。本发明仅采用振动检测模块就可实现对乘客遗留的检测,不需要额外其他传感器的配合,成本低,且在检测到乘客遗留时直接控制车门打开,无需后台或车主的确认,避免了乘客遗留解救不及时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车门开启后对车辆的监控,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内的摄像装置,所述的摄像装置由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身控制模块用于在判断出车内存在人员时遗留控制摄像装置启动,以对乘客门开启过程进行拍照。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能耗,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与振动检测模块连接,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大小控制低压供电模块和车身控制模块供电的通断。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车辆下电后振动检测模块的供电,所述的低压供电模块包括冗余设置的主低压电源和副低压电源,副低压电源用于主低压电源下电后启动。
为了引起周围人注意,进一步地提高安全性,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由车身控制模块控制,用于在检测到车内存在人员遗留时进行报警输出。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后台或者车主及时了解情况,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将车内存在人员遗留的情况发送给车主和或监控后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9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