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961.7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9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王程功;郭恩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38;H01L33/40;H01L33/3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该发光二极管包括: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包括靠近发光层的镓极性面;通道,位于外延层内,通道贯穿第一半导体层和发光层,通道延伸至镓极性面;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背向发光层的一侧且填充通道,与通道内的镓极性面形成欧姆接触,且与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绝缘设置;第二电极层,包围外延层,通过欧姆接触层与第一半导体层形成欧姆接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避免在半导体上不易制作良好欧姆接触电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最初的固态照明电源到现在的应用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屏,发光二极管的自发光、小尺寸、高亮度、长寿命、低功耗与快响应都为发光二极管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目前,发光二极管的一个电极与半导体层的氮极性面形成欧姆接触,存在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在半导体上不易制作良好欧姆接触电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
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包括靠近发光层的镓极性面;
通道,位于外延层内,通道贯穿第一半导体层和发光层,通道延伸至镓极性面;
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背向发光层的一侧且填充通道,与通道内的镓极性面形成欧姆接触,且与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绝缘设置;
第二电极层,包围外延层,通过欧姆接触层与第一半导体层形成欧姆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欧姆接触层包括:
第一导电膜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背向发光层的一侧;
第一反射层,位于第一导电膜层背向第一半导体层的一侧;
其中,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导电膜层上。
第一导电膜层及第一反射层构成的欧姆接触层,一方面,能够使第二电极层与第一半导体层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尽量少的吸收发光层发出的光,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发光二极管还包括:
第一保护层,位于欧姆接触层的外周侧且与欧姆接触层同层设置;
第二保护层,在第一保护层和第一反射层背向第一半导体层的一侧及通道的侧壁上连续地延伸,第一电极层通过第二保护层与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绝缘。
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保护欧姆接触层免于氧化。另外,第二保护层能够使第一电极层与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绝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整体上为倒梯形结构,欧姆接触层包括:
第二导电膜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背向发光层的一侧;
第二反射层,绝缘的包围第一半导体层及发光层的侧壁,且第二反射层靠近通道的区域与第二导电膜层接触;
其中,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二反射层上远离所述通道的区域,第二电极层通过第二反射层及第二导电膜层与第一半导体层欧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尺寸适应的油茶果去壳机用压辊
- 下一篇:一种生产陶瓷用注浆防堆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