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3751.X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9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石丰;秦保新;薛惊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金弘毅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异化 捻度 复合 纱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通过主要的7个步骤将粗纺纱线和精纺纱线混合成合股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让捻度差异极大的粗纺和精纺单纱复合成合股纱线,使得复合纱线不仅具有粗纺纱线的效果,还具有精纺纱线的效果,各性能指标均达到了优等品水平,用其纱线制成针织毛衫后进行织物风格评定,具有柔软蓬松、弹性丰满、轻盈舒适、保暖透气、抗起毛起球、克重量轻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纺羊绒与粗纺羊绒的混纺技术。
背景技术
纤维性能是纺纱原料选配与制定纺纱工艺的主要依据,羊毛、羊绒纤维的可纺性主要取决于纤维细度,平均细度越细,在同等支数下,可纺性越好;其次是纤维长度以及离散指标,平均长度越长、整齐度好,成纱条均匀、强力等物理指标越佳。羊绒纤维主要分为粗纺和精纺产品,其中粗纺羊绒产品有着打棒针的编织效果,绒面丰厚平整,色泽均匀微有光泽,手触有温暖感,折压后无折皱痕,毛料松软回弹性强。精纺羊绒产品则表面平整光洁,织纹细密清晰,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现有技术中已经可以达到将将粗纺和半精纺混纺,但将粗纺和精纺混纺仍有技术难点需要攻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让捻度差异极大的粗纺和精纺单纱复合成合股纱线,使得复合纱线不仅具有粗纺纱线的效果,还具有精纺纱线的效果,各性能指标均达到了优等品水平,用其纱线制成针织毛衫后进行织物风格评定,具有柔软蓬松、弹性丰满、轻盈舒适、保暖透气、抗起毛起球、克重量轻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21μm~22μm、纤维长度在48mm~50mm之间的羊毛纤维,选用细度在21μm~22μm、纤维长度在30mm~32mm之间的羊绒纤维,以质量百分比计,将两者混合成粗纺料,其中羊毛纤维占80%~90%,羊绒纤维占10%~20%;步骤B:选用细度在19μm~20μm、纤维长度在55mm~56mm之间的羊毛纤维作为精纺料;步骤C:粗纺料低温染色后用自动和毛机混合至少3遍,喂入量铺层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翻仓次数在2次以上,在和毛过程中添加和毛油,以质量百分比计,和毛油占粗纺料质量的3.5%;步骤D:对粗纺料进行粗梳纺纱,经过喂毛、梳毛、环锭细纱、络筒后得到粗梳单纱;其中梳毛机喂毛斗重量变异系数要控制在0.8%以下,搭接长度控制在3cm以下,细纱机的牵伸倍数为1.30~1.35,粗梳单纱的捻度在250T/M~280T/M之间;步骤E:精纺料低温染色后用自动和毛机混合至少3遍,喂入量铺层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翻仓次数在2次以上,在和毛过程中添加和毛油,以质量百分比计,和毛油占精纺料质量的1.2%;步骤F:对精纺料进行精纺,经过色条,制条一、二针,精梳,复梳三、四针,前纺一、二、三针,前纺四针,粗纱,环锭细纱,络筒后得到精纺单纱;其中出条重量在19克~21克之间,拔取隔距在28mm以上,毛条拉细到0.25 g/m~1.2g/m之间,精纺单纱捻度在500T/m,~600T/M之间;步骤G:对粗梳单纱和精纺单纱进行络筒、并线、倍捻后形成复合纱线;络筒时车速在450转/分~550转/分之间,并线时车速在300转/分~400转/分之间,倍捻时车速在4200转/分~4700转/分之间,复合纱线的捻度为245T/M,捻向S。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A中,羊毛纤维的细度为21.8μm、细度离散22%,长度为49.2mm、长度离散45%,纤维强力为3.7cN,强度离散26%,羊绒纤维的细度为21.8μm、细度离散21%,长度为31.8mm、长度离散42%,纤维强力为3.5cN,强度离散25%;在步骤B中,羊毛纤维的细度为19.68μm、细度离散18%,长度为55.4mm、长度离散30%,纤维强力为4cN,强度离散22%。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和步骤E中,和毛油加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粗纺料上并静置至少24小时以上,同时控制上级回潮率在23.0%以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D中,纺纱车间温度应控制在22摄氏度~25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5%~8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