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2171.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乔杰;王保平;冯延芝;赵阳;张悦;周海江;段伟;杨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桐 组培快繁 方法 | ||
1.一种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的嫁接复壮:在落叶期春季发芽前,采集楸叶泡桐的一年生枝条,于3月~4月进行嫁接;
2)外植体选择:于生长季节采集步骤1)获得的楸叶泡桐优树嫁接苗的幼嫩枝条作为外植体;
3)外植体的处理:在叶柄靠近枝条近基部,去除外植体的叶片和叶柄,将其剪成带3~4对腋芽的小段,之后用洗洁精水浸泡、清洗,再用自来水不间断冲洗干净;紫外灭菌30 min后,用75%的酒精浸泡8 s~10 s,无菌水冲洗3~5遍;再用0.1%的氯化汞液浸泡5 min~8min,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4)初代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步骤3)处理好的外植体切成带一对腋芽的茎段,上下切口距叶腋处0.3 cm~0.5 cm,将其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在室温25 ℃~28 ℃,光强2000 lux~4000 lux、每日光照12小时的条件下培养20 d~30 d;
5)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诱导生长伸长的芽切下后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20 d~30 d,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根据苗木繁殖的数量需要,第一次继代数量不足时,可进行第二或三次增殖培养;
6)生根培养:切取生长健壮、长1.5 cm~2 cm的单个芽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0 d~15 d,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7)炼苗移栽:待组培苗根长到1.5 cm~2.5 cm时进行炼苗;炼苗3 d~5 d后移栽培养,其后壮苗后移栽到大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MS+3 mg/L~4 mg/L 6-BA+0.3 mg/L~0.4 mg/LNAA+6 g/L琼脂+30 g/L蔗糖,其PH值为5.7~5.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MS +2 mg/L 6-BA +0.3mg/L NAA+6 g/L琼脂+30 g/L蔗糖,PH值为5.7~5.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6.0 g/L琼脂+30 g/L蔗糖,PH值为5.7~5.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炼苗移栽为:待组培苗的根长到1.5 cm~2.5 cm时进行炼苗,炼苗3 d~5 d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将其移栽到装填已灭菌处理基质A中,浇透水并灭菌,覆盖保湿,置于温室25 ℃~28 ℃培养3 d~5 d,揭开覆盖物,25 d后将其移栽到口径10 cm~13 cm盛有已灭菌处理基质B的营养钵中壮苗,壮苗30 d~40 d后将其移栽到大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A的质量比例组成如下:草炭土:蛭石:珍珠岩为5:3:2,基质B的质量比例组成如下:园土:草炭土:蛭石:珍珠岩=5:3: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嫁接方式采用劈接方式,选用地径3 cm~5 cm的健壮的9501无性系平茬根桩作砧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21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