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8549.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安九泉;杨海泉;滕立勇;孙振宇;张祥成;赵平;龙华;王宝权;曲邵刚;张洪宝;王磊;张成博;吴晓明;刘锦;许湘宁;孙方觉;徐晶;黄兴国;郭韬;吴迪;扈枚珍;宋昊霖;祝云昭;席春婷;李楠;刘国震;孙宝功;张阳阳;邓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2;E21B37/00;E21B43/08;E21B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许曼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采油 工艺 管柱 | ||
1.一种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头(1),导液头(1)的第一端与外部泵连通;导液头(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孔(2),用于将注入油套环空的洗井液导入导液头(1)内;
环空封隔器(4),环空封隔器(4)的第一端与导液头(1)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封闭套管管柱和油管管柱之间的油套环空;
变流接头(6),变流接头(6)的第一端与环空封隔器(4)的第二端连通,变流接头(6)第二端为具有预设厚度的接头端;
外管(9),外管(9)的第一端与接头端的外壁连接;外管(9)靠近变流接头(6)的位置设置有进液孔(7);
内管(8),内管(8)的第一端与接头端的内壁连接;内管(8)设置在外管(9)内部,内管(8)与外管(9)之间具有一环形空间(14);
变流装置(10),设置在内管(8)远离变流接头(6)的第二端,用于将从进液孔(7)进入到环形空间(14)内、向内管(8)的第二端方向流动的产出液,变换流动方向后流入内管(8)内向变流接头(6)的方向流动、经环空封隔器(4)进入所述外部泵,其中,在产出液流动的过程中,流动方向改变同时延长了流程,使产出液中的泥浆或地层砂在重力作用下向外管远离变流接头(6)的方向沉降;或将从侧孔(2)进入到内管(8)内的洗井液,变换流动方向后向变流接头(6)的方向流动、经环空封隔器(4)进入外部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侧孔(2)还用于将产出液导入油套环空,导入油套环空的产出液用于为动液面测试提供依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装置(10)为单流凡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装置,与外管(9)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收集所述泥浆或地层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尾管(12);
尾管接头(11),设置在尾管(12)的第一端,与所述外管(9)的第二端连接;
丝堵(13),设置在尾管(12)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尾管(12)的第二端封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由多根油管串连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9)的长度取值范围是:9.5m-10.5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的长度取值范围是:7.5m-8.5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环空封隔器(4)通过上接头(3)与导液头(1)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环空封隔器(4)通过下接头(5)与变流接头(6)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5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