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8549.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安九泉;杨海泉;滕立勇;孙振宇;张祥成;赵平;龙华;王宝权;曲邵刚;张洪宝;王磊;张成博;吴晓明;刘锦;许湘宁;孙方觉;徐晶;黄兴国;郭韬;吴迪;扈枚珍;宋昊霖;祝云昭;席春婷;李楠;刘国震;孙宝功;张阳阳;邓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2;E21B37/00;E21B43/08;E21B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许曼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采油 工艺 管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该管柱包括:导液头,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孔;环空封隔器;变流接头;外管,第一端与变流接头的接头端的外壁连接;外管靠近变流接头的位置设置有进液孔;内管与外管之间具有一环形空间;变流装置,用于将从进液孔进入到环形空间内、向内管的第二端方向流动的产出液,变换流动方向后流入内管内向变流接头的方向流动入泵;或将从侧孔进入到内管内的洗井液,变换流动方向后向变流接头的方向流动入泵;产出液中的泥浆或地层砂向外管远离变流接头的方向沉降。上述管柱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可实现采油、洗井和防砂,其为一种低成本的、效率高的、能够避免给油层造成污染的洗井、防砂、采油一体化工艺管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洗井是油田井下作业中的常规工艺,目的是把井筒内的腐蚀物、脏污杂质等冲洗出来,避免油层被污物堵塞。常规洗井技术需要起出原采油生产工艺管柱,采用正洗或反洗的方法清洗井筒,正洗是从套管环空泵入洗井液,从油管返出;反洗是从油管泵入洗井液,从套管环空返出。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经常会出现油层压力过低,在常规洗井工艺过程中出现洗井液倒灌、油层微量吐泥浆、吐砂等问题,以往洗井时往往需要较多的洗井液,不仅增大洗井工作量,同时会造成对油层的污染及伤害。
另一方面,储层吐泥浆、吐砂,会造成卡泵、磨损泵筒等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的问题。采油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筛管防砂、化学防砂等技术,成本较高。同时,细粉砂不好防止,易堵塞筛管,过度防砂又会影响油井产量。目前,针对储层出砂的问题,已经研发的防砂泵排量小,同时由于柱塞加长管为细长杆类,稳定性差,不适宜做长冲程泵和在稠油井中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用以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现采油、洗井和防砂,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效率高的、能够避免给油层造成污染的洗井、防砂、采油一体化工艺管柱,该管柱包括:
导液头,导液头的第一端与外部泵连通;导液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孔,用于将注入油套环空的洗井液导入导液头内;
环空封隔器,环空封隔器的第一端与导液头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封闭套管和油管之间的油套环空;
变流接头,变流接头的第一端与环空封隔器的第二端连通,变流接头第二端为具有预设厚度的接头端;
外管,外管的第一端与接头端的外壁连接;外管靠近变流接头的位置设置有进液孔;
内管,内管的第一端与接头端的内壁连接;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与外管(9)之间具有一环形空间;
变流装置,设置在内管远离变流接头的第二端,用于将从进液孔进入到环形空间内、向内管的第二端方向流动的产出液,变换流动方向后流入内管内向变流接头的方向流动、经环空封隔器进入所述外部泵;或将从侧孔进入到内管内的洗井液,变换流动方向后向变流接头的方向流动、经环空封隔器进入外部泵;其中,从进液孔进入到环形空间内、向内管的第二端方向流动的产出液中的泥浆或地层砂向外管远离变流接头的方向沉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采油工艺管柱,工作时:
防砂:本工艺管柱可单独或结合检泵作业下井,通过环空封隔器首先将油套环空封隔,正常采油时,油井产出液自底部外管的进液孔下行,通过内管的变流装置后转向上行,通过变流接头和导液头上行入泵,这个过程延长了油井产出液的流程和入泵时间,同时油井产出液中的泥浆或地层砂由于密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向下沉。
防止油层污染洗井:正洗井时,由于环空封隔器已经将油套环空封隔,洗井液注入油套环空后,通过导液头上的侧孔进入工艺管柱内,下行进入底部的内管,在内管变流装置的作用下,洗井液绕开油层上行入泵返出,从而实现了在不倒灌油层的情况下快速高效洗井,在节省大量洗井液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防止油层污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5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