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504.9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邵伟恒;方文啸;黄云;恩云飞;肖美珍;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彬彬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探头 以及 探测 系统 | ||
1.一种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探测部以及电路载板;
所述柔性探测部机械连接所述电路载板;
其中,所述柔性探测部内置有近场探测线,用于感应近场产生电信号;所述电路载板内置有电连接所述近场探测线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网络分析仪;
所述柔性探测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柔性层、第二层柔性层、第三层柔性层以及第四层柔性层;所述第三层柔性层上承载有所述近场探测线;所述第二层柔性层上相对其机械连接所述电路载板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四层柔性层上相对其机械连接所述电路载板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开口;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和第二金属通孔;
所述第一金属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柔性层、所述第二层柔性层、所述第三层柔性层以及所述第四层柔性层,并机械连接所述近场探测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一端;
所述第二金属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柔性层、所述第二层柔性层、所述第三层柔性层以及所述第四层柔性层,并机械连接所述近场探测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一端;
所述电路载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介质板、第二层介质板、第三层介质板以及第四层介质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的两侧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线型槽和第二线型槽;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上承载有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
第一传导线和第二传导线,所述第一传导线设于所述第一线型槽内,所述第二传导线设于所述第二线型槽内;
第一转换通孔,所述第一转换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线型槽内且贯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所述第一转换通孔分别机械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
第二转换通孔,所述第二转换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线型槽内且贯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所述第二转换通孔分别机械连接所述第二传导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探测部还包括多个栏栅通孔;各所述栏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柔性层、所述第二层柔性层、所述第三层柔性层以及所述第四层柔性层,并沿着所述柔性探测部的两侧边缘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探测线为矩形开环线圈;所述矩形开环线圈的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金属通孔,另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介质板为T型结构介质板,包括矩形横部和矩形竖部,所述矩形竖部机械连接在所述矩形横部的一侧端的中间区域;所述矩形竖部上远离所述矩形横部的一端的中间区域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第一线型槽和所述第二线型槽对称开设在所述矩形竖部的两侧端,且所述第一线型槽和所述第二线型槽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矩形竖部的侧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载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栏栅通孔以及多个第二栏栅通孔;
各所述第一栏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且沿着所述第一线型槽间隔设置;
各所述第二栏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且沿着所述第二线型槽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栏栅通孔和所述第二栏栅通孔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载板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接收端子安装通孔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接收端子安装通孔;
各所述第一接收端子安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线型槽的两侧;
各所述第二接收端子安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所述第二层介质板、所述第三层介质板以及所述第四层介质板,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二线型槽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5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