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呈夹层板结构的加热层的衬板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4557.X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雷纳·穆勒;安德烈亚斯·巴茨;迪特马尔·弗尔克勒;弗洛里安·黑塞尔巴赫;托比亚斯·莱希纳;诺贝特·施陶迪格尔;本杰明·约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0 | 分类号: | B64C1/10;B64C1/14;B64C1/18;B64D11/00;H05B3/28;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逸君;丁永凡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夹层 板结 加热 元件 | ||
在用于飞机的内部空间(16)的呈夹层板结构的衬板元件(14)中,所述衬板元件包括芯层(40)和第一覆盖层(34),其中第一覆盖层(34)形成衬板元件(14)的可视侧(36),在芯层(40)和第一覆盖层(34)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层(20),所述电加热层至少在第一覆盖层(34)的子面之上延伸,并且所述电加热层用于产生通过第一覆盖层(34)放射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呈夹层板结构的衬板元件,所述衬板元件包含芯层和第一覆盖层,其中第一覆盖层在衬板元件在内部空间中的常规的安装状态中形成衬板元件的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可视侧。
背景技术
在飞机、尤其载客飞机的内部空间、尤其客舱中,关于温度方面期望舒适的室内气候。在此常见的是,为了相对于飞机的冷的外部蒙皮隔热,在所述外部蒙皮和内壁或其可视侧(衬板元件,嵌板,衬层)之间引入绝缘材料。
通过边界条件(对于经由玻璃棉包装、热桥、过堂风效应等的足够的绝缘而言不够的结构空间)在此可能出现损害。因此,例如通过改变飞机结构和从中得出的在衬板元件处的热桥,在飞行状态中得出不可接受地低的表面温度。由于小的结构空间,例如不再可能引入足够的绝缘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该区域中改进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热舒适性。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飞机的内部空间的衬板元件(也称作为嵌板或衬层)来实现。衬板元件呈夹层板结构,即通过将不同层彼此面状的贴靠来构造。衬板元件包含至少一个芯层和第一覆盖层。
第一覆盖层在衬板元件在内部空间中的常规的安装状态下形成衬板元件的可视侧。因此,在衬板元件在常规的飞机中常规地安装之后,可视侧朝向内部空间并且例如可以由乘客观察到。在最靠近覆盖层的芯层和覆盖层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层。加热层至少在第一覆盖层的子面之上延伸。加热层用于产生热量并且通过第一覆盖层放射热量,在安装状态中即朝向飞机的内部空间放射热量。在运行中,也就是说在用电能供应时,加热层因此升温。因此,那么热量从衬板元件在其可视侧朝向内部空间或客舱散发。因为加热层(从可视侧起观察)位于芯层上方——或在多个芯层的情况下:位于最上部的芯层上方——所以加热层的散热不受任何其他的芯层损害。覆盖层因此既不包括完整的(其他)芯层也不包括(其他)芯层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因此得出具有嵌入的面状的加热层(尤其加热元件、加热纸、加热织物等)的夹层板结构/构造,用于在内部空间的区域中(尤其在机舱中)使用。根据本发明,得出用于面状地加热夹层板结构的技术。本发明能够实现具有尽可能小的系统重量和能量消耗(低的功率吸收)的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可以满足关于机械性能、防火要求和防潮和介质抗性的相关要求。
根据本发明得出有源加热系统,所述有源加热系统尤其通过将加热层(加热纸)嵌入到器件(衬板元件)的纤维复合夹层板构造中实现。
根据本发明,因此加热层(面状的加热元件,优选加热纸或加热织物)嵌入到单夹层板、双夹层板或多夹层板构造(中间层,参见下文,优选具有纤维复合材料)。在此,加热层(例如加热组织)不直接位于可视侧、尤其对于乘客可见的表面上,而是处于至少一个层、第一覆盖层和可能中间层、尤其玻璃纤维增强的预浸料之下。由此,加热元件抵御机械影响。可视侧的覆盖层(第一覆盖层)尤其被磨削、刮抹和涂漆。嵌入的元件(加热层、导线、端子,参见下文)对于乘客而言不可见,此外存在防穿透的足够的电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