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4714.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自明;韩瑞才;徐志荣;李祖军;何汛锋;曾勇军;曾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6 | 分类号: | C12N9/06;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36115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45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化位点 定向突变 氮素 株系 水稻 硝酸还原酶活性 重组表达载体 氨基酸序列 丝氨酸残基 表达载体 抗性评价 目标植物 目的基因 耐受能力 阳性植物 氮饥饿 逆特性 转基因 低氮 高氮 高抗 构建 基因 调控 检验 转化 | ||
1.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其特征在于,该位点是位于NIA1氨基酸序列532位的丝氨酸残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其特征在于,丝氨酸残基位于NIA1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基序上,具体基因序列SEQ ID NO.1:RSTSTPFM。
3.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应用于定向突变表达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应用于定向突变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定向突变表达载体是将位于NIA1氨基酸序列532位的丝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基因序列OsNia1S532-D和丙氨酸基因序列OsNia1S532-A后插入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的Hand III和BamH I酶切位点所得。
5.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应用于水稻基因OsNia1过表达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应用于水稻基因OsNia1过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水稻基因OsNia1表达载体是将水稻基因OsNia1插入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的Hand III和BamH I酶切位点所得。
7.将用于调控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NIA1磷酸化位点应用在水稻定向突变株系上,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提取总RNA
选用水稻品种Kitaake作为RNA的提取材料,待水稻幼苗生长至约20d,取叶片液氮冻存;而后取部分液氮冻存叶片,用研钵研碎,按照RNAprep Pure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水稻叶片总RNA并检测其完整性;
2)克隆水稻基因OsNia1
根据水稻OsNia1的全长序列设计两端引物,以步骤1)获得的水稻叶片总RNA转录合成的cDNA第一链为模版,采用高保真KOD FX酶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将目的基因与pCUbi1390-GFP过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获得表达载体pCUbi1390-GFP-OsNia1,测序获得水稻基因OsNia1的cDNA序列;
3)水稻基因OsNia1表达载体构建
根据步骤2)获得水稻基因OsNia1的cDNA序列,利用primer 5.0软件分别以OsNia1基因的cDNA起始密码子ATG为F引物起始碱基和基因末端去掉终止密码子开始碱基,即以GAA为R引物的起始碱基设计OsNia1基因扩增引物,最后加上pCUBi1390-GFP载体接头,即为扩增水稻基因OsNia1基因全长引物P1:SEQ ID NO.2和P2:SEQ ID NO.3;
以步骤2)中获得的表达载体pCUbi1390-GFP-OsNia1模版,经PCR扩增后,将OsNia1的cDNA克隆至载体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中,测序鉴定确保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中编码区阅读框架正确,得水稻基因OsNia1过表达载体;
4)水稻硝酸还原酶NIA1磷酸化位点S532的预测和鉴定
利用NetPhos 3.1Server在线软件预测水稻NIA1蛋白上可发生磷酸化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推测水稻硝酸还原酶NIA1磷酸化位点;最后利用NR抗体与磷酸化抗体对该位点的磷酸化情况进行检测,得出水稻硝酸还原酶NIA1磷酸化位点是位于NIA1氨基酸序列532位的丝氨酸残基;
5)定向突变目的基因的克隆
在OsNia1基因序列中找到磷酸化位点S532的基因序列,根据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定向突变,在突变位点前后各加上15个碱基,作为突变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正向引物P3:SEQ ID NO.4和P4:SEQ ID NO.5,其反向互补序列为反向突变引物P5:SEQ IDNO.6和P6:SEQ ID NO.7;
以OsNia1基因测序正确的质粒pCUbi1390-GFP-OsNia1为模版,分别以全长引物P1和反向突变引物、正向突变引物及全长引物P2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获得突变位点的前段和后段,而后以突变位点的前段和后段等量混合物为模版,以全长引物P1、P2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获得已定向突变的目的基因;
6)水稻NIA1磷酸化位点定向突变载体构建
将步骤5)的获得的定向突变目的基因克隆至载体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中,测序鉴定确保双元表达载体pCUBi1390-GFP中编码区阅读框架正确,得水稻NIA1磷酸化位点定向突变载体;
7)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将步骤3)获得的水稻基因OsNia1过表达载体和步骤6)获得的水稻NIA1磷酸化位点定向突变载体分别转入农杆菌,进一步转入粳稻品种Kitaake中,转基因植株经PCR和RT-PCR验证获得纯合OsNia1过表达株系和NIA1磷酸化位点定向突变的过表达株系以进行对比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7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