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载检测及降频控制方法及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5471.9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伟;温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7 | 分类号: | H02M3/337;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控制 方法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载检测及降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功率管导通时的漏极电压,并将漏极电压与电压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根据比较结果信号进行高低频率的切换,即功率管的漏极电压值高于电压检测阈值时,选择两路高频互补驱动信号输出;在功率管的漏极电压值低于电压检测阈值时,选择两路低频互补驱动信号输出;根据不同频率的互补驱动信号进行功率管的栅极驱动控制。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应上述方法的轻载检测及降频控制电路。本发明判断变换器处在轻载时,通过降低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和占空比,进而降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提高了轻载工作效率,同时也抑制了变换器处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飘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C-DC隔离变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载检测及降频控制方法及电路,尤其适用于隔离变压器驱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隔离变压器驱动器,大多采用推挽拓扑结构或者全桥拓扑结构,其电路结构简单,工作时变压器双向激磁,磁芯的利用率高,因此该变换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且动态响应好的优点,在低电压输入、大电流输出以及输入输出需要电气隔离的场合被广泛应用。
图1所示电路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全桥式变换器,其采用了全桥电路结构,控制器1的GND端口与地连接,其D1端口在内部与控制器1的一侧桥臂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在外部与绕组NP的一端连接,同样的,D2端口在内部与控制器1的另一侧桥臂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在外部与绕组NP的另一端连接,输入滤波电容CIN连接于电压输入端VIN和地GND之间,对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整流二极管D1、D2的阳极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Ns1和Ns2的两个端头连接,其阴极连接至输出端Vo+,耦合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Ns1和Ns2的中心抽头连接至输出端Vo-,CO为输出滤波电容,RO为输出负载,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输出端Vo+和Vo-之间。
其中控制器1的输出端口D1和D2的典型波形如图2所示,D1和D2是准互补波形,占空比接近50%,存在D1 off和D2 off共有时间,即死区时间tDT。死区时间tDT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桥臂共通造成的从电源到地的大电流通路,造成控制器损坏。图1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如图2的波形可知,在选择的开关周期Tsw内,控制器1内部的功率管交替导通,即D1和D2呈准互补波形。稳态运行时,在开关周期Tsw的一半TON,即D1 off和D2 on期间,耦合变压器T1绕组同名端的电位相对于非同名端变为正。二极管D2变为反向偏置而二极管D1变为正向偏置。二极管D1使全部负载电流流过副边绕组Ns1。当输入电压加载到耦合变压器T1原边时,折回的负载电流加上变压器原边的励磁电流将流过控制器1内部的功率管。在死区TDT阶段,即D1 off和D2 off的共有时间,控制器1内部的所有功率管均关断。在开关周期Tsw的另一半TON期间,即D1 on和D2 off期间,绕组同名端的极性相对于非同名端将变为负。二极管D1将变为反向偏置而二极管D2变为正向偏置。二极管D2使全部的负载电流流经副边绕组Ns2。当输入电压加载到耦合变压器T1原边时,折回的负载电流加上变压器原边励磁电流将流过控制器1内部的功率管。
图3所示电路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推挽式变换器,其采用了推挽电路结构,与图1的区别是,控制器2的VCC端口与耦合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Np1和Np2的中心抽头连接,其D1和D2端口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Np1和Np2的两个端头连接。其D1和D2准互补交替工作的工作原理基本同全桥式变换器,这里不再赘述。
从基本原理分析可知,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全桥式变换器,还是推挽式变换器,根据电感的伏秒平衡原理,耦合变换器T1的输出电压Vo+可以用公式(1)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54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