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207.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倩;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电池 受损 导致 提供 动力 减弱 动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包括主风箱,所述主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风箱,所述主风箱的顶部且位于次风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主风箱的左侧面穿插设置有顶杆,所述限位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挡块,所述转动轨道的上表面且位于最左侧卡块的左侧设置有过度杆,所述主风箱的顶部且位于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该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通过主风箱与次风箱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在电池受损后不需要停下动车仍然可以成功升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升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
背景技术
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均由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底架、升弓弹簧、传动气缸、支持绝缘子等部件组成,菱形受电弓,也称钻石受电弓,以前非常普遍,后由于维护成本较高以及容易在故障时拉断接触网而逐渐被淘汰,近年来多采用单臂弓。
受电弓使用时安装在动车车顶上,但是对电池保养的不当或电池老化机会导致电池供电不足,当动车组需要升弓时,电池组因欠压保护无法为空气弹簧提供足够的风压,受电弓升弓所需的风压不足,导致受电弓不能正常升起,尤其是在动车运行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十分麻烦,现有的解决方法是替换使用备用电池,但此举需要停下动车,浪费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具备在电池受损后不需要停下动车仍然可以成功升弓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设备只能停下动车替换电池浪费时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在电池受损后不需要停下动车仍然可以成功升弓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包括主风箱,所述主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风箱,所述主风箱的顶部且位于次风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主风箱的左侧面穿插设置有顶杆,所述限位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挡块,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过度气筒,所述过度气筒的顶部通过气管固定连接有限位气缸,所述主风箱的顶部且位于限位杆的右侧设置有转动轨道,所述转动轨道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阻挡块,所述转动轨道上表面的最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转动轨道的上表面且位于最左侧卡块的左侧设置有过度杆,所述主风箱的顶部且位于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次风箱内存在清水,在空气弹簧变形时对空气弹簧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主风箱内设有风泵。
优选的,所述挡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制块,在电池受损后与转杆卡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挡块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阻挡块的顶部为曲面且可以缩入转动轨道内,使过度杆不被阻挡而卡杆被阻挡。
优选的,所述阻挡块在转动轨道上下面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限位弹簧在阻挡连接杆时的压缩弹力大于弹簧片的最大弯曲弹力,限位弹簧推动连接杆,连接杆会推动挡气板越过弹簧片向右移动,将过度气筒打开。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防止电池受损导致提供动力减弱的动车升弓装置,通过主风箱与次风箱的配合使用,结合转动轨道与卡块的辅助使用,在电源未启动时,挡块与底部的平衡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支撑杆将挡块卡住,因此连接杆会被挡块卡住,不会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