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器壳体的锻造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锻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0437.0 | 申请日: | 201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4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翟风肖;翟道忠;曹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鸿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5/00;B21J5/06;B21J1/06;B21J13/02;B21J13/03;B23P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器 壳体 锻造 工艺 用于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器壳体的锻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电渣重熔;步骤2:开坯;步骤3:切割;步骤4:自由锻;步骤5:正向模锻,通过模锻模具进行壳体远离安装板一端的模锻;步骤6:反向模锻,通过模锻模具进行壳体安装板一端的模锻;步骤7:车加工;步骤8:钻孔;步骤9:球化退火;步骤10:淬火。本发明具有通过独有的工艺和锻造模具降低了壳体的锻造难度,用锻造代替铸造生产壳体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器壳体的锻造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中使用的缓冲器是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 变化或在启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 缓冲器有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 的破坏作用。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 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缓冲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外壳内的缓冲机构。
现有的缓冲器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柱1和安装片2,所述安装柱1为阶梯装柱体,所述安装片2一体成型固设在安装柱1一端,所述安装柱1上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贯穿安装柱1和安装片2,所述安装片2上开设有固定孔4,将缓冲机构安装于安装孔3内,并在固定孔4内安装固定件,将壳体固定在车辆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的壳体两头都需要加工,锻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通常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而铸造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器壳体的锻造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锻造模具,通过独有的工艺和锻造模具降低了壳体的锻造难度,用锻造代替铸造生产壳体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缓冲器壳体的锻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电渣重熔,利用电渣炉将钢锭重熔成电渣锭;
步骤2:开坯,利用电液锤将电渣锭进行锻造,使成形为圆柱状的圆棒料;
步骤3:切割,按照重量对圆棒料进行切割,切割成棒料坯;
步骤4:自由锻,加热棒料坯,然后对棒料坯进行锻造,使其成为圆形细长的坯料;
步骤5:正向模锻,通过模锻模具进行壳体远离安装板一端的模锻;
步骤6:反向模锻,通过模锻模具进行壳体安装板一端的模锻;
步骤7:车加工,对模锻后的壳体进行车削加工,精化壳体的尺寸;
步骤8:钻孔,在安装板上钻设固定孔;
步骤9:球化退火,将粗检合格的壳体放置于电炉中,对壳体进行球化退火;
步骤10:淬火,将壳体放置于淬火炉中进行淬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锭熔融开坯后进行切割锻造,通过正向模锻和反向模锻的工艺和锻造模具降低了壳体的锻造难度,用锻造代替铸造生产壳体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中,切割前先对圆棒料进行退火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退火释放开坯锻造产生的内应力,并且降低圆棒料的硬度,从而方便后后续对圆棒料的切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利用天然气加热炉对棒料坯进行加热,天然气加热炉的温度为1180℃~12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温度下更加便于锻压,提高了锻压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鸿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鸿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