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烟燃烧灰烬的火灾物证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5263.7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术军;王柏;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6 | 分类号: | G01N27/626;G01N1/34;G01N1/4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烟 燃烧 灰烬 火灾 物证 鉴定 方法 | ||
一种香烟燃烧灰烬的火灾物证鉴定方法,所属火灾物证技术鉴定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1)高效萃取剂的合成;(2)萃取除去有机物;(3)清洗滤饼;(4)确定灰烬特征离子;(5)确定香烟燃烧灰烬的特征离子;(6)比对判定结果。本发明方法根据香烟燃烧灰烬样品中特征标记化合物的种类,判定残留物中是否含有香烟燃烧灰烬成分,进而判定火灾原因,开创香烟火灾遗留物证技术鉴定的先河,鉴定准确率可达到98%,且鉴定方法简单、实用,分析速度快,提高了火灾事故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灾物证技术鉴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烟燃烧灰烬的火灾物证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烟草消费大国,全国城乡每天扔的烟头有数十亿只,分布范围广,涉及人数多,是任何引起火灾的火源不能相比的,每年我国约有1万多起火灾是由吸烟引发的,占到整个火灾的7%左右,在各类火灾统计中稳居第三位。因此深入研究香烟燃烧灰烬样品火灾物证鉴定技术,对于查清火灾原因,有效预防和警示类似火灾再次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火灾原因调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尚无香烟燃烧灰烬样品火灾物证技术鉴定方法,导致火灾调查人员在认定由香烟引发的火灾时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火灾中香烟已烧毁,很难找到直接证据,所以在认定由吸烟引发的火灾时主要是查明火灾现场是否有残留的烟头、是否具备遗留烟头的条件等,或者排除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原因,最后只能得出“不能排除因吸烟不慎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甚至“火灾原因不明”的调查结论,给此类火灾原因认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火灾调查人员和鉴定人员的难题。
香烟在火灾中大多数已被燃烧成灰烬,灰烬中含有微量的有机物及大量的无机物,微量的有机物对后续检测影响较大,因此检测前必须加以清除。目前常见的微量有机物清除方法主要为活性炭吸咐、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方法,然而上述技术要么清除率低,要么需要专用设备成本昂贵,均不利于实际使用。鉴于此,合成了新型萃取液P1,根据相似相熔原理,P1的碳氢主链将与直链脂肪烃具有良好的相互作用,而大量苯环结构,可与多环芳烃(PAH)、多氯联苯(PCB)等化合物互溶,氟取代基一方面可大幅提高卤代物,有机磷的去除性能,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便于在萃取过程中实现油水分离,而聚合物结构提高了萃取液黏度,进一步有利于萃取率和油水分离性能的提高,上述萃取液的合成及应用未见文献与专利报道。
本发明将香烟燃烧灰烬中微量有机物去除以后,对其中残留无机物进行分析,建立相应鉴定方法,进而判定残留物中是否含有香烟燃烧灰烬成分,从而为火灾调查人员准确认定火灾原因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持,进而全面提升吸烟火灾原因认定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香烟燃烧灰烬的火灾物证鉴定方法,根据香烟燃烧灰烬样品中特征标记化合物的种类,判定残留物中是否含有香烟燃烧灰烬成分,进而判定火灾原因,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高效萃取剂的合成:
取乙烯醇及2,3,6-三氟苯甲酸按摩尔比1.1:1的比例溶解于甲苯中,随后按2,3,6-三氟苯甲酸: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摩尔比1:1的比例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并按4-二甲氨基吡啶(DMAP):2,3,6-三氟苯甲酸摩尔比0.5mmol:1的比例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进行回流8h后滤除不溶物,并旋蒸溶剂,得淡黄色油状液体,然后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过柱分离,得到单体M1;
按M1和甲苯的质量比为1:20的比例称取M1,溶于甲苯中,然后按M1质量的2%质量百分比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充分搅拌溶解后,升温至85℃,反应24h,旋干溶剂,得到黄色液体的高效萃取剂P1;
步骤2,萃取除去有机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