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9623.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鞠涛;刘园园;刘勇;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5/04;E01C11/22;E03F5/0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苗德俊 |
地址: | 441002 湖北省襄阳市樊***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镇 道路 绿化带 人行道 雨水 排水系统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道(1)、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所述绿化带(2)一侧表面经立缘石一(5)与机动车道(1)连接,另一侧表面经立缘石二(6)与非机动车道(3)一侧连接,非机动车道(3)另一侧经立缘石三(7)与人行道(4)连接;所述机动车道(1)一侧底部设有雨水井一(9),绿化带(2)一侧底部设有溢流雨水井(10),非机动车道(3)一侧底部设有雨水井二(11),所述雨水井一(9)、溢流雨水井(10)、雨水井二(11)分别与市政雨水管(12)连接;所述绿化带(2)表面设有下凹式绿地(13)、卵石缓冲带(14),所述人行道(4)表面铺设透水砖(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2)从底部到表面依次设有防渗复合土工膜(16)、碎石层(17)、透水土工布(18)、种植土(19),位于碎石层(17)的透水管(15)沿绿化带(2)内侧边缘与溢流雨水井(10)连接,所述透水管(15)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2)的卵石缓冲带(14)两侧的立缘石一(5)、立缘石二(6)为开孔立缘石(8),开孔立缘石(8)沿绿化带(2)纵向每隔20—50m设置一处;所述卵石缓冲带(14)宽度1000mm,厚度1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4)的透水砖(20)顶面高度与立缘石三(7)平齐,所述透水砖(20)下部设有无砂大孔砼(21),无砂大孔砼(21)下部设有碎石层(17),碎石层(17)内设有与雨水井二(11)连接的透水管(15),所述透水管(15)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8),碎石层(17)底部经防渗复合土工膜(16)与地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4)一侧还设有树穴(22),树穴(22)经树穴缘石(24)与透水砖(20)连接,树穴(22)表面设有树穴篦子(23),树穴(22)下部为种植土(19)。
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15)为直径110mm的PVC管,其上开有直径10—15mm透水孔,透水孔轴向间距300—500mm,沿圆周方向4—5等份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16)为土工织物与土工膜复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采用二布一膜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17)由直径12.5—27.5mm碎石组成;所述透水土工布(18) 为无纺土工布,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砂大孔砼(21)由水泥、碎石或卵石拌合制成。
10.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开挖路面,规划机动车道(1)、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横向尺寸,夯实机动车道(1)、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底层地基;
②、在绿化带(2)及人行道(4)底层地基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16);在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3)一侧分别设置雨水井一(9)、雨水井二(11),在绿化带(2)一侧设置溢流雨水井(10),所述雨水井一(9)、雨水井二(11)、溢流雨水井(10)与市政雨水管(12)连接;
③、在防渗复合土工膜(16)上面铺设碎石层(17),碎石层(17)中沿绿化带(2)内侧边缘及人行道(4)内侧边缘分别铺设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8)的透水管(15);透水管(15)与溢流雨水井(10)、雨水井二(11)连接;
④、绿化带(2)部分的碎石层(17)上方铺设透水土工布(18),再培植种植土(19);人行道(4)部分的碎石层(17)上方铺设无砂大孔砼(21),无砂大孔砼(21)上面铺设透水砖(20);
⑤、在绿化带(2)上每隔20—50m设置一处卵石缓冲带(14),卵石缓冲带(14)宽度1000mm,卵石缓冲带(14)两侧设置下凹式绿地(13)种植绿色植物;在人行道(4)一侧设置树穴(22),树穴(22)周围铺设树穴篦子(23)与透水砖(20)相连,树穴(22)表面设置树穴篦子(23);
⑥、在绿化带(2)与机动车道(1)交界处设置立缘石一(5),绿化带(2)与非机动车道(3)交界处设置立缘石二(6),非机动车道(3)与人行道(4)交界处设置立缘石三(7);其中位于绿化带(2)上卵石缓冲带(14)两侧为开孔立缘石(8);
⑦、在雨水井一(9)、雨水井二(11)、溢流雨水井(10)上方分别设置安全井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96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产毒酿脓链球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及相应的试剂盒
- 下一篇: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