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9870.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晶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数控 铣床 冷却 油路 结构 | ||
1.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包括铣床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床外壳(1)的右侧与转轴(4)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转轴(4)的右端与铣床外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套(19),所述铣床外壳(1)的右侧与第一轴套(19)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与大齿轮(3)套接,所述转轴(4)的左端与铣床外壳(1)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铣床外壳(1)与转轴(4)左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套(5),所述第二轴套(5)与铣床外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铣床外壳(1)的左侧内壁与第一引流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杆(7)的右端与冷却罐(1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罐(12)的右端与第二引流杆(1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流杆(13)的右端与铣床外壳(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铣床外壳(1)的左侧内壁与水箱(9)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水箱(9)的右端与铣床外壳(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罐(12)的底端与内循油管(15)的一端连通,所述内循油管(15)远离冷却罐(12)的一端与油泵(1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油泵(16)的顶端与外循油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循油管(17)远离油泵(16)的一端与铣床外壳(1)的右侧贯穿并延伸至铣床外壳(1)内部,所述水箱(9)的底端与内循水管(11)的一端连通,所述内循水管(11)与水箱(9)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封水层(10),所述内循水管(11)远离水箱(9)的一端与水泵(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14)的顶端与外循水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循水管(2)的正面与油泵(16)的背部搭接,且外循水管(2)远离水泵(14)的一端与铣床外壳(1)右壁贯穿至铣床外壳(1)的左壁,并向下延伸再贯穿铣床外壳(1)的左壁与水箱(9)的左端连通,所述外循水管(2)与水箱(9)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封水层(8),所述铣床外壳(1)与第一导油管(6)的右端连通,所述外循油管(17)与第二导油管(18)的右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床外壳(1)的右侧开设有从内壁贯穿至端面的孔洞,该孔洞的尺寸与转轴(4)右端的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水管(2)与内循油管(15)位于铣床外壳(1)外部的部分,外循油管(17)接触分布,且分布在内循油管(15),外循油管(17)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床外壳(1)的左侧与右侧开设有相同尺寸的贯穿孔洞,该孔洞的尺寸与外循水管(2)的尺寸相同,且该孔洞位于铣床外壳(1)与转轴(4)连接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管(6)的入口处正对着第二轴套(5)与转轴(4)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导油管(18)正对着转轴(4)与第一轴套(19)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数控铣床的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床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从内壁贯穿至外部的孔洞,该孔洞的尺寸与内循水管(11)的尺寸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晶,未经王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98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梯度复合棒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Linux服务器下的恶意进程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