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力反馈控制结构的电动助力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2048.X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罗;沈载勋;李重熙;田甲培;金勇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乔冠男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力 反馈 控制 结构 电动 助力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力反馈控制结构的电动助力器。所述电动助力器包括主活塞,所述主活塞具有螺母单元,并且通过接收由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和由踏板力产生的液压压力而在助力缸中直线地移动。第一螺杆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动机,其第二端延伸到所述助力缸中,所述第一螺杆通过与制动踏板操作的所述电动机而旋转。第二螺杆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螺杆,以具有间隔空间。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连接。压力平衡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构件接触的接触表面,当沿着所述第一螺杆的纵向方向将两个压力分别施加到接触表面时,所述压力平衡构件通过两个压力之间的差而变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9年5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No.10-2019-0058980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力反馈控制结构的电动助力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具有力反馈控制结构的电动助力器,该电动助力器能够通过接收来自缸体外部的压力反馈并且比较施加到制动踏板的踏板力和电动机产生的力来调节压力平衡。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动助力式制动系统中,当驾驶员接合制动踏板时,踏板力传感器会检测驾驶员的踏板力(例如,施加到踏板的力的大小),电子控制单元(ECU)基于踏板力传感器的测量值来操作助力器的电动机,并且将促进力传递到主缸。主缸基于从主活塞的往复运动传递的促进力将制动压力传递到车轮制动器。
然后,用于车辆的电子稳定控制(ESC)装置基于制动模式来调整要施加到车轮制动器的液压压力,以执行适当的制动操作。然而,当由于制动系统的刚性的改变而改变主缸外部的压力时,由于不能将由主活塞传递的制动压力适当地传递到车轮制动器,因此,调节由施加到制动踏板的踏板力产生的压力与施加到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压力之间的压力平衡。特别地,要求驾驶员进一步接合制动踏板以产生期望的制动力,结果,在制动中出现不均匀。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了一种系统,其中,电子控制单元使用踏板行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制动压力,并且通过使泵中的活塞移动以满足制动压力来调节制动力。
换句话说,电动机旋转以将活塞定位在使用制动压力计算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通过检测制动踏板的操纵程度以及与列在查找表中并且与制动压力匹配的活塞位置有关的信息而计算出,将制动压力与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流体压力进行比较,电动机根据制动压力和流体压力之间的差而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发明,其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方式调节压力平衡。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力反馈控制结构的电动助力器,所述电动助力器可以包括:主活塞,其具有螺母单元;助力缸,其设置有空间,在所述空间中所述主活塞可以通过接收由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和由施加到制动踏板的踏板力产生的液压压力而直线地移动;第一螺杆,其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动机,其第二端延伸到所述助力缸中,并且,所述第一螺杆可以通过与所述制动踏板结合操作的所述电动机而旋转;第二螺杆,其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螺杆以具有间隔空间,并且与所述螺母单元螺纹联接;连接构件,其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连接;以及压力平衡构件,其设置成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构件接触的接触表面,当沿着所述第一螺杆的纵向方向将两个压力分别施加到接触表面时,所述压力平衡构件通过两个压力之间的差而变形。
根据本发明,通过接收来自主缸外部的压力反馈、比较施加到制动踏板的踏板力和由电动机产生的力、然后移动第一螺杆,能够主动地调节压力平衡。另外,间隔空间可以形成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因此,当压力平衡改变时,压力平衡构件的状态可以改变,可以更容易地设计处于正常状态的压力平衡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