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7397.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龙建兵;胡如国;赵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宋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加热装置,包括中部壳体,所述中部壳体上、下两端各固接有一个连接壳体,下端的连接壳体连接有进水接头,上端的连接壳体连接有出水管,上、下两个连接壳体与中部壳体之间设有若干根加热管,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与纳米电热膜相接触的电极,所述电极通过加热管夹紧部夹紧固定在加热管上,所述连接壳体与中部壳体之间压设有电极固定座,所述电极通过螺钉与电极固定座连接在一起。本装置内部的管路及电极结构的合理安排及合理的设计,使本装置实现高效化、迷你化,将本装置直接安装在家用水龙头或者其他设备上,能够快速获得热水,不仅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直接获取热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居生活使用的液体加热装置越来越便捷同时越来越趋向于迷你化,一般生活中的热水均是采用燃气热水器,在总管路上安装一个燃气热水器,每次打开一个水龙头,燃气热水器就开始加热工作,该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缺点:首先每个水龙头的开关均会使燃气热水器打开,大大增加燃气热水器的使用次数,降低使用寿命,其次由于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总管路上,热水供应速度很慢,水龙头位置从冷水到热水需要一端时间,同时管路中的冷水将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热水供应速度慢、浪费水资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快速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快速加热装置,包括中部壳体,所述中部壳体上、下两端各固接有一个连接壳体,下端的连接壳体连接有进水接头,上端的连接壳体连接有出水管,上、下两个连接壳体与中部壳体之间设有若干根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进水接头、出水管连通,所述加热管外表面喷涂有纳米电热膜,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与纳米电热膜相接触的电极,两个所述电极上均固定有电源线,所述电极上一体成型有与加热管个数及位置相对应的加热管夹紧部,所述电极通过加热管夹紧部夹紧固定在加热管上,所述连接壳体与中部壳体之间压设有电极固定座,所述电极通过螺钉与电极固定座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一侧一体成型有水温检测探头安装口,所述水温检测探头安装口内部安装有水温检测探头,所述水温检测探头安装口一侧一体成型有地线固定座,所述地线固定座上固接有与水温检测探头连接的地线。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夹紧部为“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端向外弯曲。
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远离中部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水槽,所述进水接头设有与第一水槽相对应的第二水槽,所述出水管设有与第一水槽相对应的第三水槽,所述第二水槽与下端连接壳体的第一水槽形成密封的进水腔室,所述第三水槽与上端连接壳体的第一水槽形成密封的出水腔室;
所述第一水槽内部中间开设有一个冷水进出口及若干个设置在冷水进出口周侧的加热管流水口,进水腔室通过加热管流水口、加热管与出水腔室连通,所述中部壳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中部壳体中间一体成型有冷却管路,进水腔室通过冷水进出口、冷却管路与出水腔室连通。
优选的,若干根所述加热管采用并联连接,每根所述加热管一端与进水腔室连通、一端与出水腔室连通。
优选的,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依次串联在一起形成加热管路,加热管路一端与进水腔室连通、一端与出水腔室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水进出口为阶梯管状结构,所述电极固定座中间为圆孔状、且圆孔套在阶梯管上,所述电极固定座压设在阶梯管与冷却管路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极固定座周侧设有若干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电极周侧向外延伸有挂耳,挂耳通过螺钉固定在限位凸起上;所述中部壳体内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部,所述限位凸起插设在限位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7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虚拟训练的机器人智能抓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芳酯砜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