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钢港渠排污口底泥原位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8802.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1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国;郭沨;周承瑶;陈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11/04;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钢港渠 排污 口底泥 原位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冶钢港渠排污口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固体菌剂的制备:将改性钢渣浸入复合微生物发酵液中,室温100~150rpm振荡培养6~8h,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低于6%,然后与生物降解基质混合均匀,机械造粒压制成2~3cm的小球,得到固体菌剂;所述复合微生物按重量份计包括:20份黑曲霉、15份红曲霉、40份维氏硝化杆菌、12份脱氮硫杆菌、10份厌氧氨氧化菌、15份施氏假单胞菌、15份威尼斯不动杆菌、28份地衣芽孢杆菌;所述生物降解基质按重量份计为20份;
所述改性钢渣的孔隙率为53~76%,按重量份计为135份,且制备方法为:将钢渣与2mol/L盐酸溶液按质量体积比1:1~2进行混合,常温搅拌4~6h,得到多孔钢渣,然后将多孔钢渣沥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进行粉磨并磁选,得到去除磁性金属的改性钢渣;
S2、投放固体菌剂:按300~500g/m2底泥的剂量投加到底泥-水界面的上方;
S3、间歇曝气:对底泥进行间歇微孔曝气,每隔10h微孔曝气5h,持续修复60d;所述微孔曝气的曝气量为10L/(m2·min),气泡平均尺寸为0.2μm,气泡表面带负电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钢港渠排污口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固体菌剂按300g/m2底泥的剂量投加到底泥-水界面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钢港渠排污口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物降解基质的粒径为130-150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钢港渠排污口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生物降解基质为莲蓬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88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