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4419.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耿伟涛;王进;杨曼;王金菊;王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23L2/38;A23L33/00;C12R1/25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藏 氨基丁酸 乳杆菌 中国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中心 植物乳杆菌 保健功能 发酵食品 发酵饮料 分离培养 菌种 菌株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所述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D‑9菌株,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8年12月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864,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该乳杆菌具有高产γ‑氨基丁酸的优良特性,将该菌种用于发酵食品(发酵饮料)中对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红薯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天然保健食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薯中含有多种功能因子,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治便秘和肠道疾病,消除氧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减少结肠癌发生率等功效。
乳酸菌在人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γ-氨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并具有调节血压与心率、调节情绪、抗焦虑、抗抑郁、抗肿瘤、保肝护肾、调节激素分泌等生理功能。
CN107594259A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红薯原汁饮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取新鲜红薯,洗净去皮,切块,采用0.3%的柠檬酸溶液进行护色;2)煮制打浆;3)酶解:红薯汁冷却到45℃,加入0.08%果胶酶和α-淀粉酶,在45℃水浴中酶解4h;4)过滤离心:酶解过滤离心取出杂质;5)接种:在红薯汁液中接种植物乳杆菌;6)调配杀菌;7)灌装冷却,灌装冷却后即可得成品;本发明工艺设计合理,值得的植物乳杆菌发酵红薯原汁饮料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合理利用红薯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CN104814501A公开了一种红薯叶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该红薯叶发酵饮料包括以下原料:红薯叶发酵液20-40%、蜂蜜1-2%、白砂糖4-6%、食用香精0.05-0.15%、D-异抗坏血酸钠0.015-0.03%,然后加水定容至100%。本发明通过对新鲜红薯叶进行晒干和高温烘烤处理,破坏红薯叶中酶的活性,防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保证滋味,此外,能够去除新鲜红薯叶中的青味,提升焙烤香,增强滋味。
CN102488270A公开了一种红薯汁发酵饮料的生产方法,采用在红薯淀粉或粉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鲜红薯汁,于100℃温度下加热5-10分钟,冷却至40℃以下后,按2-20%接种面包酵母和植物乳酸杆菌混和活菌液,在25-35℃的温度下,发酵18-48小时,过滤,滤液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再经高均质机均质,于85℃温度下杀菌30分钟,即得红薯汁发酵饮料。
目前,红薯饮料的开发研究现状主要是以生红薯、红薯叶及复合其他果蔬为原料进行发酵为主,其大多数制品都添加了一定量的护色剂和稳定剂,降低了制品的天然营养价值。因此,开发一种针对保健食品(饮料)的乳酸菌,进而能够获得天然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红薯发酵饮料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尤其提供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具体包括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红薯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4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