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0383.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红元;李兆龄;严业智;刘伟;董俊超;张楠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虚拟 模式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的各站台的客流信息,设置联挂计划和联挂区域;根据所述联挂计划筛选出两辆待联挂列车,并指示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进入所述联挂区域;控制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中的后车接近前车至预设联挂距离;执行预设的虚拟联挂流程,以使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组合为一辆联挂列车,并以虚拟联挂模式运营;其中,所述虚拟联挂流程包括在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间建立车车通信,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各站台的客流信息设置联挂计划和联挂区域,从而对筛选得到的两辆待联挂列车执行虚拟联挂流程,建立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间的车车通信,从而提升了列车运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系统的最小行车间隔为2分钟,而由于早、晚高峰的客流量较大,即使采用2分钟的行车间隔,仍不能满足客流量。为进一步提高地铁列车的载客量,一般会采用大编组地铁列车,例如6、8、10列编组的列车,通过提高每列车的载客量提高总的载客量。但由于非早、晚高峰时间客流量较小,如继续采用大编组列车会导致列车基本空载,平白增加能耗;而采用大编组列车同时加大行车间隔又会导致乘客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上车,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地铁线路通过的车站,各站的客流数量也不相同,处于市区的车站客流量较大,郊区客流量较小。
现有的大编组列车一般由2列小编组列车在车库通过物理联挂的方式联挂而成,同时需要有调度、司机、轨旁指挥人员的参与,可见,此种编组方式过得复杂、耗时、导致客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的各站台的客流信息,设置联挂计划和联挂区域;
根据所述联挂计划筛选出两辆待联挂列车,并指示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进入所述联挂区域;
控制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中的后车接近前车至预设联挂距离;
执行预设的虚拟联挂流程,以使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组合为一辆联挂列车,并以虚拟联挂模式运营;其中,所述虚拟联挂流程包括在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间建立车车通信。
进一步地,在所述执行预设的虚拟联挂流程,以使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组合为一辆联挂列车,并以虚拟联挂模式运营后,所述列车的虚拟联挂模式的切换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与所述联挂列车对应的防护策略对所述联挂列车进行安全防护;其中,所述防护策略包括:
由地面控制系统对所述联挂列车进行防护;
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根据所述车车通信的信息交互,实现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间的间距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中的后车接近前车至预设联挂距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的驾驶模式,设置对应的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模式,控制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中的后车接近前车至预设联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模式包括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驾驶等级和全自动无人驾驶FAM驾驶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两辆待联挂列车中的后车接近前车至预设联挂距离,具体包括:
将所述前车停在预设停车区域,并以可碰撞移动授权控制所述后车在预设的相对速度下接近所述前车,直至与前车的间距小于等于预设联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当前的各站台的客流信息,设置联挂计划和联挂区域,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洁网衣的养殖网箱
- 下一篇:一种抗侧压室外架空及室内布线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