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脂肪酸的制备方法及破囊壶菌培养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2842.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汪光义;温帅;叶会科;谢云轩;何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脂肪酸 制备 方法 破囊壶菌 培养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产脂肪酸的破囊壶菌培养基,成分及比例如下所示:Glycerol 35‑65g/l,Peptone 2‑8g/l,磷酸二氢钾0.2‑1g/l,海盐25‑35g/l。还公开高产脂肪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包括:液体培养基MPqd的制备;破囊壶菌液体培养基MP的制备;破囊壶菌固体培养基MP的制备;活化;破囊壶菌种子液的制备;破囊壶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最后破囊壶菌生物量的测定和脂肪酸的测定。本发明培养基配方简单,能源利用高,绿色无污染,降低成本,提高脂肪酸的产量,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脂肪酸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产脂肪酸的制备方法及破囊壶菌培养基。
背景技术
破囊壶菌是海洋中一种单细胞异养原生生物,于1936年首次被人们发现。它分布范围较广,在温带、热带、亚热带甚至极地冰川等地都有被分离的报道。
目前主要包括Aurantiochytrium,Thraustochytrium,Botryochytrium,Parietichytrium,Aplanochytrium,Labyrinthuloides,Oblongichytrium,Sicyoidochytrium,Japonochytrium,Schizochytrium和Ulkenia在内的11个属。大多数破囊壶菌能寄生在腐烂的植物残渣及高等植物身上生存,少数能寄生鲍鱼、文蛤等无脊椎动物身上生存。
由于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破囊壶菌被人们广泛认知。其胞内含有的脂肪酸主要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破囊壶菌细胞内的脂肪酸含量能占到干重的30%-50%,而且胆固醇含量低。脂肪酸成分主要以ω-3不饱和脂肪酸—DHA(Docosahexaenoic acid,C22:6)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为主,两者能占到总脂肪酸的80%以上其他脂肪酸成分含量较少。
DHA对婴幼儿的视觉发育、大脑发育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成人而言,在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炎以及癌症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但人体并不能直接产生DHA,只能靠从外界获取。传统的DHA来源是深海鱼油,然而,由于其含有的鱼腥味、可能潜在的污染等问题,让其DHA的获取收到了诸多限制,而使用破囊壶菌生产DHA不仅仅可以克服上述缺陷,还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使用破囊壶菌生产DHA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由于目前地球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且人类在利用化石燃料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因此寻找持续可替代的绿色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与传统的石化石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安全、无污染、热能利用充分等特点。而破囊壶菌中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绿色能源-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随着目前人类利用破囊壶菌等微生物生产各种脂肪酸的市场被人们打开,通过优化培养基寻找合适的培养条件,从而获得高产量的脂肪酸是充分利用破囊壶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做贡献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脂肪酸的制备方法及破囊壶菌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脂肪酸的破囊壶菌培养基,成分及比例如下所示:Glycerol 35-65g/l,Peptone 2-8g/l,磷酸二氢钾0.2-1g/l,海盐25-35g/l。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脂肪酸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培养基:破囊壶菌培养基,成分及比例如下所示:Glycerol 35-65g/l,Peptone 2-8g/l,磷酸二氢钾0.2-1g/l,海盐25-35g/l,
主要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未经天津大学;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2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