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呼叫中心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5920.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勇;梁淑云;刘胜;马影;陶景龙;王启凡;魏国富;徐明;殷钱安;余贤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M3/42;H04M3/51;G06K9/6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呼叫 中心 骚扰 电话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呼叫中心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具体为,先进行电话通话因子基准向量的建模,建模过程为:获取呼叫中心全量电话第一通话数据基础表,构建通话特征,生成第一通话特征宽表,生成通话因子挖掘表,生成电话号码的分类,其类中心确定为骚扰电话通话因子基准向量;然后进行骚扰电话识别,具体为:获取待识别电话的第二通话数据基础表;生成第二通话特征宽表,再生成待识别电话的通话因子向量,计算骚扰电话通话因子基准向量与通话因子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建模过程仅需要一次聚类和专家经验,此后不再需要人工参与,降低主观性;识别过程仅提取待识别电话的短周期通话数据,数据获取工作量小、运算量小、耗时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行业所提供的呼叫中心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识别呼叫中心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信行业基础运营商为企业提供呼叫中心服务,企业通过租赁呼叫中心坐席实现集中化的客户运营,运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发展、客户关怀、客户维系等。呼叫中心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但个别企业利用呼叫中心向电信用户进行过度的电话营销,构成了事实上的电话骚扰,部分还涉及电话欺诈。
电信行业基础运营商需要对呼叫中心的企业进行监管,杜绝电话骚扰行为,但不良企业会通过假冒行业和伪造运营内容来绕过运营商的监管。
在以往的专利申请(CN201910548703.0)中,提出在获取客户通话数据的通话时间,通信对象、通信频次和通话时长作为主要的聚类特征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通话数据进行分类,确定骚扰电话所属分类,并对骚扰电话进行有效拦截,从而大大降低电话的骚扰频率,为客户提供最佳用户体验。但是该技术依然存在以下缺点:
1、每次识别都需要全量电话的长周期通话数据,数据获取工作量大、运算量大、耗时长;
2、每次识别都需要业务专家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人工参与度和主观性高;
3、每次识别的聚类结果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缺乏对骚扰电话稳定的通话特征刻画;
4、具有大量通话特征的情况时,聚类之间的差异性可解释性低,特别是骚扰电话分类主要特点无法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骚扰电话识别技术运算量、主观性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识别呼叫中心骚扰电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进行骚扰电话基准向量建模:
S01,获取呼叫中心全量电话在长周期内的第一通话数据基础表;
S02,基于S01中第一通话数据基础表,构建通话特征,生成第一通话特征宽表;
S03,基于S02通话特征宽表,使用因子分析降维,生成通话因子挖掘表;
S04,基于S03中的通话因子挖掘表,使用聚类算法,生成电话号码的分类;
S05,根据S04中K个分类的类中心,选出骚扰电话所属分类,其类中心确定为骚扰电话通话因子基准向量Vbasic;
再进行骚扰电话识别:
S06,获取待识别电话在短周期内的第二通话数据基础表;
S07,基于S06中第二通话数据基础表,按S02中的通话特征构建方法,生成第二通话特征宽表,并使用S03中的因子得分计算模型Mfa,生成待识别电话的通话因子向量Vnb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5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