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及钢包保温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6049.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康彦萍;高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B2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包 保温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及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的钢包保温剂,所述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铝矾土赤泥和石墨作为原料并将原料进行干燥处理;将铝矾土赤泥与石墨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其中铝矾土赤泥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90%,石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20%;向中间混合物中添加膨胀剂和粘结剂然后混合均匀形成最终混合物,其中膨胀剂占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为0.8~1.5%,粘结剂占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为0.5~1.2%;将最终混合物制作成粒度范围为1~3mm的球状颗粒。该工艺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环保问题,且制得的钢包保温剂具有极佳的铺展性能和保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炼钢生产过程中钢水保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及及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制得的钢包保温剂。
背景技术
炼钢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钢水能顺利浇铸成合格钢锭或钢坯,钢水必须具有合适的温度。而且,为了避免钢包内的钢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而造成二次氧化,致使浇铸过程中的钢水温降过快,必须在钢水冶炼终了或精炼结束后向钢水表面加入一定量的钢包保温剂进行保温。
钢包保温剂是加在钢水表面的一种以绝热保温为其主要性能的保温材料,必须具有三个基本功能:1、在液态上保持一层保温、绝热的物层,阻止钢水向空气辐射热量,保温性能是钢包保温剂最重要的技术指标;2、隔绝钢水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避免钢水的二次氧化;3、不侵蚀或少侵蚀钢包包衬,浇注完毕后不结壳,易从钢包包衬上脱落。
目前钢厂使用的钢包保温剂主要为碳化稻壳,碳化稻壳因其保温效果好,成本低廉而受青睐,但是其固定碳含量较高,只能用于高碳钢的保温剂,使用范围窄,铺展效果不好,同时由于碳化稻壳比重轻,在钢水浇铸结束后进行钢包翻包操作时易飞扬,造成生产环境内粉尘含量高,污染环境,另外由于稻壳碳含量高,易导电,容易造成电缆失火损伤。
随着市场对钢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碳化稻壳作为钢包保温剂已经不能适应特殊钢冶炼生产的要求,开发新型的钢包保温剂成为炼钢生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以碳化稻壳为代表的的钢包保温剂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及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制得的钢包保温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选择铝矾土赤泥和石墨作为原料,并将原料进行干燥处理;
S2)混料,将铝矾土赤泥与石墨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其中铝矾土赤泥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90%,石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20%;
S3)添加配料,向步骤S2中得到的所述中间混合物中添加膨胀剂和粘结剂,然后混合均匀形成最终混合物,其中膨胀剂占所述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为0.8~1.5%,粘结剂占所述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为0.5~1.2%;
S4)造粒,将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最终混合物制作成球状颗粒,颗粒的粒度范围控制为1~3mm,制得钢包保温剂成品。
优选地,在上述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中,在所述步骤S4中,采用挤压造粒机对所述最终混合物进行挤压造粒。
优选地,在上述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膨胀剂选用干燥处理后的酸化石墨,所述粘结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
优选地,在上述钢包保温剂制备工艺中,在所述步骤S2中,铝矾土赤泥的重量百分含量控制为80%,石墨的重量百分含量控制为20%;在所述步骤S3中,酸化石墨占所述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控制为0.8%,羧甲基纤维素钠占所述中间混合物质量分数控制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