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6252.5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8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沈辉;高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路凯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B08B1/00;B08B1/02;G08G1/04;G08G1/017;G08G1/05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黄少波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隧道 智能 检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控制器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和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板通过卡紧机构卡紧,所述移动板与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侧壁上设有多块清洁块,所述清洁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穿线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检测设备,具体为一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一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然而现有的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内部电器元件不便于进行清理,同时没有对连接线进行清理的功能,因此在连接线上的灰尘一般需要额外的清理工具进行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控制器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和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移动板通过卡紧机构卡紧,所述移动板与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侧壁上设有多块清洁块,所述清洁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穿线孔内,所述清洁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层清洁毛,所述清洁毛与连接线的侧壁相接触,所述壳体内设有监控探头,所述监控探头上设有蜂鸣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上下内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多个卡紧杆,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卡紧杆固定连接,所述卡紧杆的一端穿过空腔的侧壁并插设在滑块上,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两个T形拉杆,所述T形拉杆的一端穿过空腔的侧壁并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圆形孔,所述T形拉杆的一端穿过圆形孔并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当需要对和控制器进行检修时时,拉动T形拉杆,当卡紧杆的一端脱离滑块的侧壁时,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从而实现控制器在壳体内移动,当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通过卡紧杆实现控制器的固定,通过在控制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连接线的移动,当连接线在移动过程中与清洁毛接触时,实现了对连接线的清理,去除了连接线上的灰尘,同时固定螺栓便于清洁块的拆卸,这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便于实现控制器位于壳体内,同时实现了对连接线的清理,因此这种交通隧道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控制器,2-连接线,3-壳体,4-移动板,5-第一弹簧,6-清洁块,7-固定螺栓,8-清洁毛,9-滑块,10-卡紧杆,11-第二弹簧,12-活动板,13-T形拉杆,13-监控探头,14-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路凯路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路凯路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2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奶小分子生物活性肽检测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钢管起出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