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收缩膜聚酯的合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6560.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超;石教学;徐跃林;金革;贾少华;曾卫卫;乔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67/02;C08G63/672;C08G63/85;C08G63/8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仵君粉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聚酯 合成 工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收缩膜聚酯的合成工艺,属于适用物理或化学的固定式反应处理技术领域。以二元酸、二元醇为原料,原料按比添加形成浆料,依次经一次酯化、二次酯化、预缩聚、终缩聚形成成品。将本申请应用于热收缩膜聚酯和热收缩膜加工,具有结晶与成膜性能俱佳、反应温和、熔体均匀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收缩膜聚酯的合成工艺,属于适用物理或化学的固定式反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聚酯薄膜采用的聚酯树脂(PET)是典型的结晶型聚合物,高弹变形温度区间范围十分狭窄,不能制得高性能的聚酯热收缩薄膜。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普通PET切片试制热收缩薄膜,其热收缩率不超过30%。为了制备具有较佳热收缩性能、较大热收缩率的聚酯薄膜,而聚酯性能是由其结构和聚集状态所决定。聚酯改性可通过改变它的链结构(如共聚)和聚集态结构(加共混、复合)来实现,因此应用共聚、共混和复合改性等手段,均可实现对聚酯的改性。共聚是聚酯改性经常使用和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它是在常规聚酯生产基础上,添加改性单体进行共缩聚反应而得到合成改性聚酯;共混改性则是以已有的聚酯为基础,将它与其他高聚物进行机械共混,制造所谓高分子合金,达到改性的目的;复合改性是在聚酯合成或加工过程中采用添加助剂、填料和增强材料的技术,以改进聚酯的形态和性能。
有文献报道,在共聚物中引入间苯二甲酸(IPA)进行改性后,能够提高相应薄膜的收缩率,并且随着IPA含量的增加,相应薄膜的收缩率增加。因此,根据热收缩原理,由于这种改性聚酯结晶能力下降,使无定形区变大,可制成高收缩薄膜;添加少量IPA改性的共聚酯,其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均降低、无定形区变大、玻璃化温度降低,故可制成一种很有前途的食品包装材料,该材料已被美国药物管理局列入联邦食品法规CFR177.1630。但若IPA结构大量引入时,共聚酯失去结晶能力,结晶能力下降、熔点下降会使薄膜生产中预结晶和干燥的时间延长,影响生产效率;同时IPA含量的增加,还会严重影响薄膜的力学和光学性能。
如何兼顾聚酯结晶性与成膜性以及薄膜力学与光学性能,是聚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结晶与成膜性能俱佳、反应温和、熔体均匀性好的热收缩膜聚酯的合成工艺。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收缩膜聚酯的合成工艺,以二元酸、二元醇为原料,原料按二元酸:二元醇为(1.1~1.3):1的摩尔比添加并形成浆料,依次经一次酯化、二次酯化、预缩聚、终缩聚形成成品,所述一次酯化参数为:表压(50~70)kPa,温度(250~275)℃,液位(30~80)%,反应(2.5~5)h;二次酯化工艺参数为:表压(0.1~2)kPa,温度(255~280)℃,液位(35~70)%,停留时间(1.5~3)h,二段酯化反应的酯化物特性粘度为(0.10~0.20)dl/g;预缩聚的反应容器包括上室与下室,上室中设置螺旋分布隔板,并形成隔间,温度为(260~280)℃,绝压(8~10)kPa,液位(45~60)%,物料在隔间中循环并停留(1~3)h,上室与下室之间以连通管连通,上室反应完毕的物料送入下室,温度为(270~285)℃,绝压为(0.5~3)kPa,液位为(20~55)%,停留(1~3)h,预缩聚反应的预缩聚物特性粘度为(0.20~0.35)dl/g;终缩聚参数为:温度(275~285)℃,液位:进料段(60~90)%,出料段(10~40)%,绝压(60~150)Pa,停留时间(40~65)min,终缩聚产物的特性粘度为(0.60~0.75)dl/g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5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