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淡水航线使用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6595.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东;徐凤麒;李樱;连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法 水处理 系统 淡水 航线 使用 新方法 | ||
一种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淡水航线使用的新方法,将海水淡化单元产生的浓盐水预存储,作为在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原料水,实现浓盐水的再利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几乎未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降低主路电解法25%以上、支路电解法50%以上的预存海水需求,解放船舶的货运能力,提升船队经济效益;不但规避了压载水处理系统操作不当带来的结构安全隐患,而且大大减低了操作的复杂性,也间接提升了压载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海水将经历真空沸腾,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提升海水温度,降低了电解装置运行的能耗;海水淡化装置的废液中也富含CaCO3等碱性物质,该废液可以用于提高烟气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淡水航线使用的新方法,属于船舶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压载水作为载体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类的健康构成的威胁是十分巨大的。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公约”规定自2009年始,所有新建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只追溯实施。
目前主流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有两种:电解技术与紫外技术,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相较而言,紫外技术有其功耗大、运行成本高、水质要求高、排载需处理等方面的劣势,所以应用市场受限于6万吨以下的小型国际航线船舶。中大型船舶倾向于选装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分为主路电解法与支路电解法两种,无论哪种方法要求通过电解装置的水源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盐度,水中的含盐量越大,其导电性越好,越容易电解产生足够的次氯酸钠有效灭活水中生物,达到IMO D-2处理标准。
但因远洋船舶无限航区的要求,有些航线需要在淡水区域完成压载。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船舶内留有一个压载舱作为海水储舱,在海水区域提前进行存入一定量的海水,用作电解装置处理使用。一般来说,主路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需要预存的海水占整个压载量的3%~5%,支路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需要预存的海水占整个压载量的1%~2%,这将意味着前往淡水港口卸货的船舶将损失相应量的货运能力。同时,因尾尖舱等舱室作为预存海水舱室使用时,因舱容有限,使用压载泵泵入海水时,不但要通过压载水处理系统,而且为防止压载时入水过快透气头排气不及时而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限流措施,相应地将带来功耗损失并增加操作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淡水航线使用的新方法,相比目前普通预存海水的解决方式,海水淡化装置废液的再利用的新方法有利于解放船舶运力,提升电解效率,简化系统操作,增强系统运行安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淡水航线使用的新方法,包括海水淡化单元(A)和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B),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海水淡化单元(A)产生的浓盐水进行预存储,作为在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B)的原料水,实现浓盐水的再利用,以降低船舶在淡水航线航行时预存的海水容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几乎未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降低主路电解法25%以上、支路电解法50%以上的预存海水需求,解放船舶的货运能力,提升船队经济效益。
(2)该方法不但规避了压载水处理系统操作不当带来的结构安全隐患,而且大大减低了操作的复杂性,也间接提升了压载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通过海水淡化装置时海水将经历真空沸腾,不但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而且将提升海水温度,有利于降低电解装置运行时的能耗,进一步提升船舶废热利用的经济性。
(4)海水淡化装置的废液中也富含CaCO3 等碱性物质,对于安装洗涤塔的船舶来说,在碱度不足的淡水航线,该废液可以用于提高烟气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口径带压开孔器
- 下一篇:环保型涂料以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