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1141.7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松杰;杨欧亚;崔聪;袁秋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互联网 上网 服务 营业 场所 自动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方法,基于部署在营业场所前台终端一体机中的自助终端系统和部署在普通客户机中的上网行为识别系统,识别方法为:自助终端系统对用户的电子身份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绑定与比对,比对成功后同步到身份验证服务器,方可进行上网、结账、充值、查询等后续操作;上网行为识别系统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实时追踪与分析,对用户的上网习惯、个人喜好、消费心理特征等基本属性特征进行建模,实现对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推荐以及异常上网行为的告警。本发明能方便、快捷的办理用户上网业务,能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精确分析,全方位保证用户的上网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上网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上网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缩小城乡信息差距、解决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上网问题、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目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大多数营业场所仍然采用人工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来办理上网业务,导致业务办理效率低下,更严重地,还有可能让一些身份信息不匹配的用户通过验证并上网,这与实名制上网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相违背。
此外,即使用户通过身份验证,但在上网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些异常的上网行为,比如当前上网的用户与本人身份信息不符、用户的上网习惯发生改变、用户浏览非法网站或使用非法软件等异常行为,目前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没有对这些异常上网行为进行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会给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带来一定的损失,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方法,为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提供自动化的用户身份验证服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方法,基于部署在营业场所前台终端一体机中的自助终端服务系统和部署在客户机中的上网行为监控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自助终端服务系统进行电子身份特征和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
步骤2、自助终端服务系统将对电子身份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比对,比对成功方可允许用户进行上网;
步骤3、上网行为监控系统采集不同用户的上网行为数据并上传至用户上网行为数据库;上网行为检测服务器对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用户行为进行建模,建立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用户的上网行为模型,并存储到用户行为数据库;同时利用得到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用户的上网行为模型训练一个分类器用于用户上网行为实时建模;
步骤4、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实时采集用户的上网行为数据并进行实时追踪;
步骤5、对当前采集到的该用户上网行为数据进行建模,并将该用户当前行为模型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模型进行吻合度的计算;
步骤6、吻合度计算结果大于阈值时,用户可以继续上网;否则,将会弹出告警信息,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通过后,将当前模型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模型进行融合与更新,对于新用户,直接将该模型存储至服务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提供了自动化的身份验证服务,提高了用户上网业务办理效率和身份验证准确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对用户上网时的身份信息和上网行为的实时追踪,满足了用户实名制上网要求,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自动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户上网行为建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1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