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2930.2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在恩;朴南昊;郑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3/18;F01P7/14;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发动机 冷却液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并且提供一种必要时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而无需增大散热器尺寸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确保了冷却液的冷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特别涉及可以改进散热器的冷却液散热性能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催化转化器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系统中以净化排气。催化转化器通过使用催化剂来减少排气中包含的污染物。
为了改进催化转化器的净化性能,可以优化催化剂温度。为了优化催化剂温度,使用发动机冷却液将排气温度降低至合适温度。发动机冷却液在穿过发动机2内部的同时吸收发动机2中产生的热量,并且在穿过散热器3的同时将热量散发至大气中(参见图11)。散热器是从发动机吸收热量以冷却被加热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换热器。
然而,当由于排气的高热量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过度升高时,会出现以下问题: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性能降低并且发动机过热。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当增大散热器的尺寸时,可以顺利地冷却发动机冷却液,从而防止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性能降低。然而,当增大散热器的尺寸时,会出现以下问题:用于散热器的鼓风机的电机容量可能增加,因此安装有散热器和鼓风机的发动机舱的布局变得复杂。此外,当增大散热器的尺寸时,改进散热器性能的效果比不上由于尺寸增大造成的成本和重量的增加。
本发明的背景部分包括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其可以在必要时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而无需增大散热器的尺寸,从而确保冷却液的冷却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入口阀单元、出口阀单元和控制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入口箱、出口箱和散热器芯,所述入口箱设置有用于流入冷却液的入口管嘴,所述出口箱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出口管嘴,所述散热器芯包括多个冷却液通路,所述多个冷却液通路连接在所述入口箱和所述出口箱之间以使冷却液散热;所述入口阀单元安装在所述入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中,从而将所述入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选择性地分成与所述入口管嘴流体连通的第一入口流动路径和与所述入口管嘴分开的第二入口流动路径;所述出口阀单元安装在所述出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中,从而将所述出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选择性地分成与所述出口管嘴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流动路径和不与所述出口管嘴连通的第二出口流动路径;所述控制器配置成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所述入口阀单元和所述出口阀单元的操作,连接至所述第二出口流动路径的多个冷却液通路中的预定通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入口流动路径,并且连接至所述第二出口流动路径的多个冷却液通路中的不连接至所述第一入口流动路径的冷却液通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入口流动路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连接至所述第二入口流动路径的冷却液通路中的不连接至所述第二出口流动路径的冷却液通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出口流动路径。因此,所述多个冷却液通路安装且成排连接在所述入口箱和所述出口箱之间。在所述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安装有使冷却液循环的发动机水泵和电子水泵,并且根据冷却液的温度驱动电子水泵,从而增加通过发动机水泵在发动机和散热器中循环的冷却液的流速。
当冷却液的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操作所述入口阀单元以将所述入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分成第一入口流动路径和第二入口流动路径,并且操作所述出口阀单元以将所述出口箱的内部流动路径分成第一出口流动路径和第二出口流动路径。
此外,当冷却液的温度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二参考温度时,所述控制器配置成驱动所述发动机水泵和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第二参考温度设定为高于所述第一参考温度。当冷却液的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参考温度时,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不操作所述入口阀单元和所述出口阀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2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