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场景控制的CTC调度仿真考核评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607.7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周;李跃宗;李姝欣;张家华;马顺强;陈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6Q50/2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熊曦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场景 控制 ctc 调度 仿真 考核 评价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场景控制的CTC调度仿真考核评价系统,适于普速、高速铁路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作业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学习、练习、考核与技能鉴定和技能评估与能力分析,本系统的运行流程为:首先构建CTC调度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和考核细则;然后应用场景编辑工具根据培训需求编辑课程场景与评价规则,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其载入CTC调度仿真系统,并结合应用场景驱动控制模块实现场景再现;再将场景演练过程数据注入评价考核系统实现自主化考核与分析统计;本发明可高效、快速、便捷的对CTC调度相关作业人员进行认知与不同级别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在铁路行车组织与铁路综合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综合运营仿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场景控制的CTC调度仿真考核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超过全世界总里程的2/3,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轨道将达到17.5万km,其中高速铁路将达到3.8万km。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铁路各岗位人才越来越匮乏,职工培训需求较大。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培训模式可以使学员进行现场实操训练,但所需周期长,还影响现场正常运营与行车安全,培训成本较高,无法满足铁路各岗位人员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因此,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公司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并结合铁路运输相关专业知识搭建了培训行车调度员的仿真培训系统,学员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课程进行反复培训,这些已有的仿真培训系统具有培训时间、地点与方式的灵活性,提高了培训效率。行车调度系统是铁路运输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策划运行和协调铁路运输各部门的工作,是列车高速、安全、正点运行的保证,调度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工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铁路运营效率、关系到列车运营安全,但当前的行车调度仿真培训系统不能从认知学习、训练、技术比武、职称晋级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周全教学计划的培训,不能较好的解决现有铁路行车调度岗位培训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场景控制的CTC调度仿真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可进行周全的教学培训计划,高效、快速的培训行车调度人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系统包括:收集与分析单元、课程编辑单元、培训单元和反馈单元,本系统的执行流程为:
首先收集与分析单元收集现有行车组织细则、铁路技术规程与作业技术标准,并结合分析铁路现场实际作业流程与培训需求建立培训与考核大纲细则,然后课程编辑单元应用课程场景编辑工具根据培训需求编辑相关演练场景与评价规则,在仿真培训系统中再现相关场景并根据培训过程数据与评价规则对其进行考核与评定,再根据培训单元和反馈单元中的评价结果与教学过程数据统计并反馈学员差项,给出后续培训指导建议。系统具体包括:
收集与分析单元用于建立培训与考核大纲细则:收集现有行车组织细则、铁路技术规程与作业技术标准,结合分析铁路现场实际作业流程与培训需求,建立培训与考核大纲,培训与考核大纲包括:基础认知学习、正常运营流程学习、故障处理流程学习三方面内容。
课程编辑单元用于编辑课程场景:根据建立的培训与考核大纲,在课程场景编辑工具中采用图形化方式编辑出相关的演练场景与评价规则,编辑完成后形成教学计划,每一个教学计划都包括培训课程场景及评价信息。
培训单元用于考核评定学员培训结果: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将课程场景及评价规则载入CTC调度仿真系统,实现场景再现,记录培训过程的设备数据、学员操作内容,将培训过程数据注入评价考核系统,根据评价规则要求对学员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与评定。
反馈单元用于反馈培训指导建议:对学员考核与评定结果进行统计,与教学计划中的培训、考核大纲细则对比分析,根据漏分项、扣分项进行分析学员在该课程培训中的掌握项与差项,反馈学员在培训中的易错点、失分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等,给出学员后续培训指导建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