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4781.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6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哲;杨德涛;段晏文;叶志雄;胡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B5/0408;A61B5/0478;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输 生物 电信号 磁吸式 连接器 | ||
1.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接口端(1)和电极接口端(2);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内设有第一磁吸部件(11)、通用接口端主体(12)和弹性导电部件(13);所述的电极接口端(2)设有第二磁性部件(21)、塑胶部件(22)和电极接口端主体(23);所述的第一磁吸部件(11)与第二磁性部件(21)相对应位置设置,且它们的磁极极性相反,以使得所述通用接口端(1)与电极接口端(2)紧密吸合;所述的电极接口端主体(23)包括导电元件(231)、粘性层(232)和柔性衬底(233);所述的塑胶部件(22)与柔性衬底(233)通过粘性层(232)连接;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可与一个或多个电极接口端(2)连接,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以使得通用接口端(1)只能与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左右两侧设有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所述的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为不同大小或/和形状的卡口;当通过接口端(1)与多个电极接口端(2)连接时,通用接口端左侧只能与左侧的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2)连接,通用接口端右侧只能与右侧的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左右两侧设有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所述的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15)为卡口;当通过接口端(1)仅与一个电极接口端连接时,该通用接口端(1)仅能同时与左右两侧的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部件(13)固定于通用接口端主体(12)上;当通用接口端(1)与电极接口端(2)吸合连接时,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件(13)与导电元件(231)接触并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接口端主体(12)上设有固定机构(121)或/和连接卡扣(122);当通用接口端(1)与电极接口端(2)吸合连接,所述的固定机构(121)或/和连接卡扣(122)可以防止电极接口端(2)在各个方向上发生位移,使接触导通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卡扣(122)具有一定的形变性,受到一定的外力形变后电极接口端(2)易从通用接口端(1)上取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接口端(1)还设有塑胶固定件(14),其固定于通用接口端主体(12)上,防止弹性导电部件(13)发生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弹性导电部件(13)的周围用密封胶进行固定,防止弹性导电部件(13)发生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件(13)数量取决于导电元件(2)的通道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元件(231)为导电片,或导电触点,或为印刷的导电纹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性层(232)为双面粘性的胶垫,一面粘结于柔性衬底(233),另一面粘结于塑胶部件(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7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