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4781.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6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哲;杨德涛;段晏文;叶志雄;胡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B5/0408;A61B5/0478;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输 生物 电信号 磁吸式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包括通用接口端和电极接口端;所述的通用接口端内设有第一磁吸部件、通用接口端主体和弹性导电部件;所述的电极接口端设有第二磁性部件、塑胶部件和电极接口端主体;所述的第一磁吸部件与第二磁吸部件相对应位置设置,且它们的磁极极性相反,以使得所述通用接口端与电极接口端紧密吸合;所述的电极接口端主体包括导电元件、粘性层和柔性衬底;所述的通用接口端可与一个或多个电极接口端连接,所述的通用接口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其结构简单,通过磁吸作用实现了方便快捷、稳定可靠的连接,且适合多模态应用和分区域脑电记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属于生物电信号检测、传输技术领域,特别适合用作一次性柔性生物电电极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生物电信号主要有心电、脑电、肌电等,这些体表生物电信号通常能通过电极记录,经适当的生物电放大器放大,记录而成为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脑电(EEG)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电信号,它利用大脑活动的神经电位特征测量脑部电信号的变化来获得大脑功能信息,其优势是时间分辨率高。
放置于头皮表面的脑电电极将脑内的微弱神经电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继而被脑电放大器放大、处理和记录。脑电电极记录的脑电信号通过连接器传输到脑电放大器设备。显然,脑电电极与连接器的稳定、可靠连接至关重要。现有的连接器一般采用DIN连接器(或称为pin-plug)连接方式,即采用针孔式连接,这种连接器使用不太方便,针需要仔细对准相应的孔后再进行连接,连接比较耗时。多次插拔后,部分针容易出现折断,或出现部分通道连接不可靠、不稳定,严重影响脑电信号的采集质量。总之,现有的连接器可插拔次数少,使用寿命有限。
另外在多模式应用中,同时记录脑电、心电、眼电、肌电等不同电生理信号时,即使在有文字或标记的情况下,现有连接器也易出现接错的情况。在分区域脑电同时记录时,例如采用两个柔性电极阵列同时记录左右脑的脑电信号,传统的连接器容易将左右脑的电极接混。显然传统的连接器不适合多模式应用和分区域电生理信号记录。
综上所述,现有连接器存在连接不稳定、不可靠,不适合多模式应用和分区域脑电记录的要求,因此亟需发展快速便捷实现脑电电极与外电路稳定可靠连接的连接器,且适合多模式融合和分区域电生理信号记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采用磁吸式设计替代现有的针孔式连接器,其结构简单,能快速便捷地实现生物电电极与外电路连接,连接稳定可靠,且适合模态电生理信号记录和分区域电生理记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包括通用接口端和电极接口端;所述的通用接口端内设有第一磁吸部件、通用接口端主体和弹性导电部件;所述的电极接口端设有第二磁性部件、塑胶部件和电极接口端主体;所述的第一磁吸部件与第二磁性部件相对应位置设置,且它们的磁极极性相反,以使得所述通用接口端与电极接口端紧密吸合;所述的电极接口端主体包括导电元件、粘性层和柔性衬底;所述的塑胶部件与柔性衬底通过粘性层连接;所述的通用接口端可与一个或多个电极接口端连接,所述的通用接口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以使得通用接口端只能与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一种用于传输生物电信号的磁吸式连接器,其通用接口端左右两侧设有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所述的一对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为不同大小或/和形状的卡口;当通过接口端与多个电极接口端连接时,通用接口端左侧只能与左侧的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连接,通用接口端右侧只能与右侧的电极接口端识别元件相匹配的电极接口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