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用密封止水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2966.7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温雨;任静;朱守宇;刘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C08G18/63;C08K7/28;C08K7/14;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蒋遥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密封 止水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用密封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由聚氨酯发泡材料自发泡成型,所述止水带中均匀分布有空心玻璃微珠以及连续增韧纤维;单位质量所述止水带中: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所占质量分数为30%‑50%,所述空心玻璃微珠所占质量分数为5%‑25%,以及所述连续增韧纤维所占质量分数35%‑55%。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止水带的主体材料,无需进行硫化程序,因此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成型时间短,无需采用挤出工艺,因此能够在止水带表面定制复杂结构,提高止水带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性,降低后期工序的施工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密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用密封止水带。
背景技术
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岩层中的水渗入到隧道中,需要在伸缩缝处浇筑止水带。
铁路隧道用的止水带多使用橡胶止水带,传统的橡胶止水带成型多使用橡胶模压或挤出硫化成型,其中模压成型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因此使用较少;而挤出硫化成型工艺效率虽有所提高,但产品的生产周期依然很长,且由于工艺流程限制,对产品断面设计的局限性很大,止水带表面的加强筋或凸肋只能沿止水带延伸的方向排布,致使止水带的功能性不足,使用过程中只能用其他方式弥补,从而导致现场施工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隧道用密封止水带,能够解决生产效率低以及断面设计局限性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用密封止水带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用密封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由聚氨酯发泡材料自发泡成型,所述止水带本体中均匀分布有空心玻璃微珠以及连续增韧纤维;所述止水带包括有如下质量份数的材料: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30-50份,所述空心玻璃微珠5-25份,以及所述连续增韧纤维35-55份。
优选地,所述止水带包括有如下质量份数的材料: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40份,所述空心玻璃微珠15份,以及所述连续增韧纤维45份。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由接枝聚醚多元醇以及异氰酸酯混合而成,所述接枝聚醚多元醇以及所述异氰酸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00±5:100±5。
优选地,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0-60微米、壁厚1-2微米。
优选地,所述连续增韧纤维为玻璃纤维,所述玻璃纤维的线密度为4800tex。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隧道用密封止水带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空心玻璃微珠添加至聚氨酯发泡基料中混合均匀,然后添加用于聚氨酯发泡的剩余材料,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料一;
步骤二:将连续增韧纤维浸润至混合料一中;
步骤三:牵引连续增韧纤维至发泡模具中进行发泡成型。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首先将空心玻璃微珠添加至接枝聚醚多元醇中混合均匀,然后将混有空心玻璃微珠的接枝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
优选地,所述发泡模具与所述连续增韧纤维同步运动,直至发泡完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止水带的主体材料,无需进行硫化程序,因此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成型时间短,无需采用挤出工艺,因此能够在止水带表面定制复杂结构,提高止水带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性,降低后期工序的施工复杂度;添加空心玻璃微珠在聚氨酯发泡材料中,不仅保留聚氨酯发泡材料原有的抗拉伸、易生产性能,还保证了止水带的抗压性能,在保留传统止水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填补了止水带表面无法定制复杂结构的空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2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