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启脾丸及其半成品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3000.5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同强;韩风雨;于秀玲;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中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6 | 分类号: | G01N30/86;G01N30/06;G01N30/14;G01N30/02;G01N30/34;G01N3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启脾丸 及其 半成品 指纹 图谱 测定 方法 | ||
1.一种启脾丸及其半成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启脾丸成品指纹图谱检测
(a)启脾丸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启脾丸适量,剪碎、精密称定,加入水饱和正丁醇、甲醇、乙醇或与磷酸水溶液混合一定比例的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溶剂提取,定容,过滤,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b)启脾丸供试品溶液的测定:吸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测定,得到启脾丸半成品的指纹图谱;
上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波长优选203nm;色谱柱柱温为30~50℃,优选30℃;流动相A为含有0.1%~1%磷酸的水溶液,优选为流动相A中磷酸占0.4%;流动相B中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是100∶0~50∶50,优选为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是90∶10;
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程序如下,其中下述比例均为体积比:
0~9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90∶10~80∶20
9~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75∶25~85∶15
35~5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81∶19~65∶35
55~70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75∶25~55∶45
70~10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65∶35~20∶80
105~1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30∶70~20∶80
优选下属的梯度洗脱的程序:
0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90∶10
9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81∶19
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81∶19
5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71∶29
70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60∶40
10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25∶75
1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25∶75
(2)启脾丸半成品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a)启脾丸半成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启脾丸药粉适量,精密称定,加入水饱和正丁醇、甲醇、乙醇或与磷酸水溶液混合一定比例的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溶剂提取,定容,过滤,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b)启脾丸半成品供试品溶液的测定:吸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测定,得到启脾丸的指纹图谱;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含有0.1%~1%磷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或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中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少;检测波长为200~230nm;
上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波长优选203nm;色谱柱柱温为30~50℃,优选30℃;流动相A为含有0.1%~1%磷酸的水溶液,优选为流动相A中磷酸占0.4%;流动相B中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是100∶0~50∶50,优选为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是90∶10;
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程序如下,其中下述比例均为体积比:
0~9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90∶10~80∶20
9~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75∶25~85∶15
35~5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81∶19~65∶35
55~70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75∶25~55∶45
70~10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65∶35~20∶80
105~135min时,流动相A∶流动相B=30∶70~2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中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中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30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成药中当归的鉴别方法
- 下一篇:黄芪建中丸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