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级联互补源极跟随器以及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4805.1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8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陶成;季翔宇;陈余;卫海燕;张亚南;付家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级联 互补 跟随 以及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级联互补源极跟随器以及控制电路,所述源极跟随器包括:至少两个MOS管组成的源极跟随器电路;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对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中提供输出电压的MOS管进行电压钳位,通过调整供给该MOS管的偏置电流,改变该MOS管的栅源电压,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精确跟踪输入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级联互补源极跟随器以及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基于MOS管(即MOSFET,或称MOS晶体管)的源极跟随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的电路中。例如,源极跟随器通常可以用作高速输入缓冲,其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提供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宽信号带宽。源极跟随器主要包括:由N型MOS管组成的N型源极跟随器和由P型MOS管组成的P型源极跟随器,通常被用作简单的电压缓冲器、驱动电容或电阻负载。
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N型源极跟随器的电路结构图,所示N型源极跟随器包括一N型MOS管M1,N型MOS管M1的栅极作为源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Vi,其源极作为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端,用于提供输出电压Vo,且其源极通过一电流源I1接地,其漏极用于连接电源电压VDD1。该方式中,I1为M1提供偏置电流,对于信号中的交流(AC)分量,Vo跟随Vi变化,即VoAC=ViAC,故称为源极跟随器。但是对于信号中的直流(DC)分量,即共模电压,由于M1的栅源电压VGS1的存在,输出的共模电压比输入的共模电压低VGS1,即VoDC=ViDC-VGS1。
如图2所示,图2为一种P型源极跟随器的电路结构图,所示P型源极跟随器包括一P型MOS管M2,P型MOS管M2的栅极作为源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Vi,其源极作为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端,用于提供输出电压Vo,且其源极通过一电流源I2与电源电压VDD2连接,其漏极接地。该方式中,I2为M2提供偏置电流,对于信号中的AC分量,Vo跟随Vi变化,即VoAC=ViAC,但是对于信号中的DC分量,即共模电压,由于M2的栅源电压VGS2的存在,输出的共模电压比输入的共模电压高VGS2。
可见,现有技术中,无论N型或是P型的源极跟随器,对于信号中的DC分量,其输出的共模电压比输入的共模电压存在一个等于MOS管栅源电压的差值。常规源极跟随器,输出信号仅能够跟随输入的AC分量,不能跟随输入的DC分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级联互补源极跟随器,有利于减小误差电压,从而实现输出精确跟踪输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级联互补源极跟随器,所述源极跟随器包括:
至少两个MOS管组成的源极跟随器电路;
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对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中提供输出电压的MOS管进行电压钳位,通过调整供给该MOS管的偏置电流,改变该MOS管的栅源电压。
优选的,在上述的源极跟随器中,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提供输出电压;
所述反馈电路包括:运放和控制MOS管;
其中,所述运放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输出端,其负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MOS管的栅极;所述控制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输出端,其源极用于接入设定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4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