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6261.2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明;刘晓蓉;曹亚杰;欧阳晖;林添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远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4;G01N3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朱栋梁 |
地址: | 435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反应 甘氨酸 丝氨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析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同时检测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同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酶促反应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采用C18柱分离,紫外吸收检测器进行检测。本发明实现了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含量的同时检测,可为丝氨酸生产的实时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检测样品不需要柱前或者柱后衍生化处理,极大缩短检测时间,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析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同时检测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丝氨酸(Serine,Ser)又名β羟基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NO3;甘氨酸(Glycine,Gly)又名氨基乙酸,其化学式为C2H5NO2。它们都是非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并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丝氨酸在脂肪和脂肪酸的代谢以及肌肉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它还有助于免疫血红蛋白和抗体的产生,并维持免疫系统健康。丝氨酸也是一种营养补充剂、丝氨酸衍生物原料、滴眼液pH值调节剂和天然保湿剂。甘氨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学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草甘膦。甘氨酸具有调节食品风味、抑制大肠杆菌繁殖和抑制乳制品氧化等功能。随着丝氨酸和甘氨酸特殊功能的广泛应用,其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合成、萃取、酶法、发酵等方法生产氨基酸。由于酶法可以获得单一结构、高纯度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采用该方法生产丝氨酸,需要建立一种适合丝氨酸、甘氨酸分离和定量检测的方法,且该方法需具备准确、快速和简便等特点。
在相关技术中,文献“用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L-丝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卢发、张伟国,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3期),该方法主要包括离心、点样、吹干、显色、洗脱等步骤,检测时间长。应用该方法需要配置显色剂,优化多个实验因素,实验误差大,检测结果不准确。该方法仅能间接反映发酵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
目前,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分别对丝氨酸和甘氨酸进行检测。如专利ZL201510024181.6,发明名称为一种丝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衍生试剂对检测样品衍生化处理,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测得丝氨酸含量。该方法衍生步骤繁琐,操作不便。此外,衍生产生了许多副产物,使得色谱图难以分离,进而影响了丝氨酸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且衍生试剂种类繁多,筛选困难,衍生试剂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不适用于多样品的检测。专利ZL201310591734.7,发明名称为一种定量检测丝氨酸的方法,采用胱硫醚裂解酶(CBL)酶解丝氨酸产生丙酮酸,通过测定丙酮酸的含量间接测得样品中丝氨酸的含量。该方法同样存在样品处理麻烦、实验操作繁琐、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在文献“柱后衍生HPLC法测定血液制品中甘氨酸的含量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甘氨酸的含量”和专利申请CN201710050705.8(发明名称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甘氨酸及其杂质的方法)中均是采用衍生法间接测得甘氨酸含量。而专利申请CN201811635412.7(发明名称为一种新的甘氨酸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的检测器是ELSD检测器,该方法对色谱检测仪器要求高。
上述方法仅能建立在实验室级别对常规样品的检测,不适用于检测样品多,工作量大的企业。而且,以上述方法中高精度的方法只能检测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准确便捷的方法,用于同时测定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方法。
为了实现该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一种同时检测酶促反应液中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酶促反应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采用C18柱分离,紫外吸收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远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远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6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