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克芦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美白护肤产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6273.5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冠杰;何水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汀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A61K8/60;A61K8/9789;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丁 制备 方法 及其 护肤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曲克芦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美白护肤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曲克芦丁制备方法,包括粗品曲克芦丁的制备、芦丁的纯化、高纯度曲克芦丁的制备、精炼曲克芦丁等步骤。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曲克芦丁和蓝玉簪龙胆提取物在非常确定的范围内的比例组合,由于其显著的增效作用,得到的美白组合物具有明显改善的降低蓝光引起的肤色变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克芦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美白护肤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曲克芦丁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作用,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能增加血中氧的含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增进侧支循环。它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防止因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引起的水肿的作用,并有抗放射性损伤、抗炎症、抗过敏、抗溃疡等作用。
曲克芦丁的传统生产方法是以芦丁和2-氯乙醇或环氧乙烷为原料,强碱为催化剂,经乙酰化得到以三羟乙基芦丁为主的羟乙基芦丁混合物。但使用强碱催化剂,反应后期易引起水解、氧化等副反应,增加曲克芦丁的纯化难度。利用有机碱作催化剂,收率不高,工业化成本高。
光洁、白皙、红润的皮肤一直是东方女性所追求的,更是近年来我国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妇女推崇的时尚,美白产品已经是化妆品市场最重要的品类之一。当前市场上的化妆品美白剂,大都以直接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主,这种单一的抑制机理难以应付复杂的美白机制,使得这些美白产品的效果较差。
蓝光是可见光的一种,波长范围在380-500nm,是可见光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太阳光是蓝光的主要来源,但也有许多人造的室内蓝光,如荧光灯,LED照明和手机、电视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LED照明产品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开始进入室内照明。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 LED 照明产品的光生物辐射效应的关注与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发现蓝光可以穿透角膜和晶状体并到达视网膜,过度的蓝光暴露可能会损伤视网膜中的光敏感细胞,严重的会带来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是关于蓝光与美白之间的关联问题尚未有报道。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前面提到的美白化妆品领域中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之后,出乎意料地发现了,曲克芦丁和蓝玉簪龙胆提取物在非常确定的范围内的比例组合,由于其显著的增效作用,得到的美白组合物具有明显改善的预防蓝光引起的肤色变黑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在生产曲克芦丁难以纯化、收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曲克芦丁的制备方法,以及在美白护肤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曲克芦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粗品芦丁的提取:称取槐米粉末,加入乙醇,加热,超声波处理;在搅拌下加入吐温20和硼砂;用石灰乳调至pH 8.5-9.5,趁热抽滤,得滤液,在室温下用浓盐酸调至pH2.5-3.5,搅匀抽滤;蒸馏水洗至洗液呈中性,静置过夜,滤取沉淀并恒温干燥称重,得粗品芦丁;
(2)芦丁的纯化:将粗品芦丁加入吡啶中,搅拌至溶解,在冰水浴下缓慢滴入醋酐,65-75℃搅拌8-12h,将反应液滴入冷水中,乳白色颗粒析出,室温下静置析晶4-8h,抽滤;将滤饼用异丙醇加热至溶解,再缓慢降温析晶,抽滤;将滤饼溶于甲醇中,且缓慢滴加甲醇钠-甲醇溶液,溶液变浑浊,用冰乙酸调节pH至4.5-5.5,大量黄色沉淀析出,室温下静置,抽滤、真空干燥即得精制芦丁;
(3)高纯度曲克芦丁的制备:在高压釜中加入精制芦丁、乙二胺核心的PAMAM树枝状聚合物、甲醇、环氧乙烷,缓慢通入氮气以维持反应体系压强为0.1-0.3MPa,维持反应温度为75-85℃,HPLC监控反应,保温反应3-5h,三羟乙基芦丁含量超过85%,立即降温终止反应,滴加盐酸调节反应液pH为4.0-5.0;加入活性炭加热回流0.5-1h后,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5-10℃,搅拌结晶,呈浅黄色晶体,经过滤、真空干燥得到高纯度曲克芦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汀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汀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6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