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可控的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8141.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薛海荣;王自强;许友;王鸿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02;C25B1/04;C25B1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可控 空心 钴酸镍 纳米 片状 氧化锰 阵列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结构可控的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将硝酸钴、硝酸镍、尿素溶解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处理后的碳布,水热反应后,晶格洗涤、离心、干燥得到碳布上均匀生长的镍钴前驱纳米线阵列;将所得镍钴前驱纳米阵列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水热反应,经过洗涤、离心、干燥得到镍钴锰混合前驱阵列;将前驱体在氮气气氛中煅烧,形成生长在碳布上的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以及提供一种结构可控的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可以有效的制备具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制得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解水产氧性能。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究一种结构可控的空心钴酸镍纳米线/片状氧化锰核壳阵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催化水分解。
(二)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氢、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在这些可再生能源中,氢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具有取代化石类燃料的极大潜力。电催化水分解为大规模氢能源生产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方法。通常,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因阳极氧析出反应(OER)动力学缓慢,导致有明显的效率损失和过电位。为了克服这一关键问题,需要设计开发一种高效的电催化剂来促进动力学过程,并减少氧析出反应过程中的过电位。传统的贵金属RuO2和IrO2具有较高的OER活性,然而高成本和稀缺性阻碍了其在商业水电解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催化活性及高催化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型OER电催化剂非常重要。
过渡金属(如Ni、Co、Fe)材料因其在碱性电解液中稳定性高且对环境无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OER电催化剂。其中,尖晶石型钴基氧化物,因其催化活性高、制备方便、价格低廉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典型的尖晶石型电催化剂,Co3O4在OER过程体现了高效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此外,将其他金属原子加入Co3O4尖晶石结构中,如Ni、Zn、Fe,可进一步提高Co3O4的电催化活性。众所周知,钴酸镍(NiCo2O4)因其有特殊的尖晶石结构,可增加催化活性位点,增强导电性(比Co3O4高100倍)。在该结构中,Co分布在四面体和八面体的位置上,Ni占据了八面体的位置,形成了不同的价态。因此,由于这两种氧化还原电对(Co3+/Co2+和Ni3+/Ni2+)的存在,可以获得显著的电催化活性位点。尽管NiCo2O4催化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催化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作为一种二维层状材料,在OER电催化剂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A.Thenuwara,E.Cerkez,S.Shumlas,N.Attanayake,I.McKendry,L.Frazer,E.Borguet,Q.Kang,R.Remsing andM.Klein,Nickel confined in the interlayer region of birnessite:an active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oxidation(限域在水钠锰矿层间的镍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水氧化).Angew.Chem.Int.Ed.,2016,55 10381)。该二维层状MnO2由边缘共享的MnO6八面体组成,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特性,对OER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超薄MnO2纳米片提供了足够的活性位点,并具有高导电性,从而具有优异的OER催化性能。因此,合理结合NiCo2O4和MnO2的优点,是进一步提高NiCo2O4对OER电催化性能的一个有前途的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8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