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8604.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乐幸福;张年进;关旭;谭开俊;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平;周永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隙 白云岩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确定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三维地层数据;提取所述三维地层数据中的目标层数据;对所述目标层数据进行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对应的分析数据;根据预设的地震识别模式和所述分析数据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中白云岩的分布范围。本发明能够有效预测地层中优质白云岩储层并提高地层中优质白云岩储层的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层预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中关于储层的岩石成因分析是储层评价中较为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特别是白云岩的成因分析对寻找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相对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有技术中,有效识别孔隙型白云岩的难度大,精度更低。主要体现在:(1)储层埋藏深、地震信号弱;(2)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3)白云岩、灰岩、碎屑岩交互,导致岩性复杂多样。
因此,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有效识别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的识别体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预测白云岩储层并提高预测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方法,包括:
对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确定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三维地层数据;
提取所述三维地层数据中的目标层数据;
对所述目标层数据进行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对应的分析数据;
根据预设的地震识别模式和所述分析数据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中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进一步的,在所述对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之前,还包括:
获取地震数据并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后的地震数据;
相对应的,所述对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包括:
对优化后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
其中,所述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包括:
通过谱模拟反褶积的方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分辨率优化处理。
进一步的,在所述提取所述三维地层数据中的目标层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层数据进行古地貌恢复,得到恢复古地貌的目标层数据;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层数据进行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对所述恢复古地貌的目标层数据进行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对应的分析数据。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预设的地震识别模式和所述分析数据确定有利相带分布范围中白云岩的分布范围之后,还包括:
采用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方式计算白云岩的分布范围内白云岩的孔隙度。
其中,所述对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处理,包括:
根据地震数据处理的最优化原则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解构。
其中,所述预设的地震识别模式是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式对测井数据进行正演处理得到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型白云岩的识别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8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