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2239.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棒;黄开发;陶云兴;江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5/04 | 分类号: | B22D25/04;C22C11/06;B22C3/00;B22D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重力 浇铸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配置合金液,将电解铅加入到合金配置炉中进行融化并升温至550℃~620℃,再加入锑和锡并使其熔化;将板栅重力铸造模具加热,使得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上口和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下口温度达到140℃~160℃,同时将输铅管加热到500℃~520℃;将铅勺进行加热,并保证铅勺保持在500℃~520℃;浇铸板栅,将铅锑锡合金液通过输铅管和铅勺注入到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中,并在浇铸中通过负压发生器使得板栅重力铸造模具的型腔内形成负压。本发明通过在浇铸中板栅重力铸造模具的型腔内形成负压,具有达到减少残料的产生和回炉频次、节约能源、铸出的板栅内部结构密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板栅为构成蓄电池的一个部件。制作板栅的材料有很多,常见的板栅合金有:铅锑合金、铅锑砷合金、铅锑砷锡合金、铅锑银合金、铅锑铜合金一、铅钙合金、铅钙锡合金等。
目前在制作板栅时,会产生气体不能够及时流出而产生气孔的问题;在气道的入口处会形成多余的残料、导致后续处理残料的工作量加大,还存在二次熔铅的问题,导致制作板栅能耗大、二次熔铅造成材料浪费、污染大;同时铸出的板栅会产生裂纹、筋条成形不均或断裂现象。
本发明通过在浇铸中板栅重力铸造模具的型腔内形成负压,具有达到减少残料的产生和回炉频次、节约能源、铸出的板栅内部结构密实、成品率高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通过先将铅锑锡合金进行熔化,再通过加热的铅勺注入到加热的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中,并使得浇铸中板栅重力铸造模具的型腔内形成负压,解决了现有的板栅制作过程中残料较多、存在二次熔铅过程、能耗大、板栅排气性差成品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配置合金液,将按照标准配置好的电解铅加入到合金配置炉中,将电解铅进行融化并升温至550℃~620℃,再缓慢的加入锑和锡并使其熔化;继续进行搅拌15~20min,得到铅锑锡合金液;
步骤二,将板栅重力铸造模具加热,使得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上口温度达到140℃~160℃,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下口温度达到140℃~160℃,使得铸出的板栅内部结晶颗粒较细,内部结构致密,减少裂纹、缩孔、成形不均和断裂现象,同时将输铅管的温度加热到500℃~520℃,并向板栅重力铸造模具内部的板栅横筋型腔和板栅竖筋型腔内部喷涂脱模剂,这样可以起到保温、隔热、润滑及调整厚度均匀性的作用;
步骤三,将铅勺进行加热,并保证铅勺保持在500℃~520℃,提高铅锑锡合金液的流动性能,有利于板栅成型;
步骤四,浇铸板栅,将步骤一中熔化的铅锑锡合金液通过步骤二中处理的输铅管注入到经过步骤三处理的铅勺中,再将铅勺中的铅锑锡合金液缓缓注入到经过步骤二处理的板栅重力铸造模具中,这样经过多次加热有利于板栅的成型以及提高板栅筋条的整体强度,而且不易变形,避免铅锑锡合金液冷却铸锭后又重新加热熔化的耗能过程,并在浇铸中通过负压发生器使得板栅重力铸造模具的板栅横筋型腔和板栅竖筋型腔内形成负压,加速铅锑锡合金液的流动,减少气孔的产生以及气道入口边产生的残料,减少二次熔铅和二次熔铅带来的能耗,同时降低了铅烟的污染;
步骤五,浇铸完成后将板栅重力铸造模具外设置的水泵打开,并对其进行降温和清洁;
其中,各元素所占重量百分比为:锑0.25%、锡0.95%、铅98.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升温时间保持在1-1.5h之间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搅拌的转速为60-90转/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