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4618.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宇;杜曼玲;柳慧;庄泳;马倩倩;庞木娟;王冰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122;A61K47/3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孙凤侠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素 聚合物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脂质材料包裹于以大黄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混合形成的有机相的外层,并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进行表面修饰;其中,所述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脂质材料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比为3~4:20~25:40~50:8~9。该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较小,分散性好,包封率高达60%以上,其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显著提高了大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且该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具有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抗肿瘤效果显著的优点,在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世界乳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将分别达到264万和170万。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高,逐渐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然而,肿瘤对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从而导致化疗失败是药物治疗乳腺癌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寻找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近些年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同时其毒副作用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黄素(emodin,EMO)属于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是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如大黄、虎杖、何首乌中的物质,其为橙黄色长针状结晶。大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利尿、保肝、利胆、抑菌、抗炎,以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等。但是,大黄素水溶性极低,生物利用度差,其应用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中,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徐丽,2013)公开了: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能更好地延缓肾病慢性进展;但是,该制备方法的包封率仅为(24.5±1.9)%,造成严重的原料浪费,效率低,远达不到大量生产和应用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要求。
因此,制备出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成本低、生物利用度高和抗肿瘤效果显著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在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将脂质材料包裹于以大黄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混合形成的有机相的外层,并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进行表面修饰;其中,所述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脂质材料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比为3~4:20~25:40~50: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4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