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9615.7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4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曼;周钰明;王瑞丽;许正建;彭昊;陈曦;康逸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0 | 分类号: | B22F9/20;B22F1/054;B22F1/18;C01G3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绒球 nife na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该吸波材料包括多孔绒球状Na2MoO4和NiFe/C纳米立方体,所述NiFe/C纳米立方体均匀分布在多孔绒球状Na2MoO4的表面。本发明以衍生自Mo2CTx的绒球状Na2MoO4为基体,衍生自NiFe‑MOF的NiFe/C纳米立方体为负载层,得到的复合材料解决了由MXene衍生的吸波材料形貌单一、吸波能力不足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和高效的电磁衰减能力,从而实现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薄、轻、宽、强等的吸波特性,是微波吸收材料的理想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磁波已经渗透于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电磁辐射已干扰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发高效的电磁吸波材料,无论对军事还是民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想的吸波材料需要具备薄、轻、宽、强的吸收特点,同时也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多频带隐身等优点,以适应新型吸波材料的发展。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经简单热处理可得到金属/多孔碳的复合结构,可同时引入电损耗和磁损耗,同时,具有比表面积大、制备工艺简单,形貌独特等显著的优势,常被用作吸波材料。新型的二维类石墨烯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材料(MXene)因其拥有独特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子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特殊的磁学性能等特性,在电磁屏蔽与吸收材料方向有广泛的应用。其中,Mo基的Mo2CTx MXene具有半导体特性,介电损耗能力优异,但以二维叠层状的结构为主,其他形貌的衍生材料尚未报道;且Mo2CTx材料单独使用时,存在吸收强度不高、吸收有效频带窄、阻抗匹配差的缺陷。因此,常常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或复合,以改善其阻抗匹配特性,提升电磁波损耗衰减能力。
专利CN110290691A公开了一种片层状MXene负载钴铁氧体的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吸波材料通过片层状MXene表面富含的官能团,使钴铁氧体负载在MXene的层间或表面,形成介电-磁性两相异质结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更有利于与空间的阻抗匹配。因此,该复合材料表现出宽频强电磁波吸收特性,反射率结果表明优于-10dB(90%吸收率)的频宽达7.2GHz,对应吸收峰达到-21.75dB。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解决了MXene衍生的吸波材料形貌单一且吸波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获得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和高效的电磁衰减能力,从而实现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薄、轻、宽、强等的吸波特性,是微波吸收材料的理想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包括多孔绒球状Na2MoO4和NiFe/C纳米立方体,所述NiFe/C纳米立方体均匀分布在多孔绒球状Na2MoO4的表面。
上述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9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