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木弯曲设备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3789.0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0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灵强;朱振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南藤竹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H1/00 | 分类号: | B27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木 弯曲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木弯曲设备及其工艺,其包括机架、金属板、压紧装置、两组加热板和带动件;金属板的上表面设有两组夹持板,当压紧装置将金属板压至平整时,两组夹持板与金属板共同围成了放置腔。先通过压紧装置将金属板压至平整,然后将多组木材依次排布放置在放置腔内,随后取消压紧装置对金属板的压紧,两组夹持板将木材夹紧固定;之后将装有木材的金属板放置到两组加热板之间,并通过带动件带动上侧加热板下降压紧于放置腔内的木材,此时金属板与木材均将被压至弯曲;随后通过两组加热板对木材热压一定的时间,即可使得木材弯曲成型。本发明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增强了曲线形零部件强度,保证了产品表面的纹理色泽效果和油漆涂饰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木弯曲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木弯曲设备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在中国传统实木家具产品中,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审美造型的需要,经常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曲线形构件,如椅类实木家具的椅圈、靠背板、扶手、搭脑、联帮棍、腿足等零部件都涉及到曲线形构件的运用,且多为线型曲线形构件。实木家具的曲线形构件要比直线形构件加工工艺复杂得多。
目前常规的实木方材弯曲工艺还不适合将其加压弯曲成所需要的曲线形零部件,因而,在现有实木家具曲线形零部件实际生产中,椅类家具中的椅圈、靠背板、扶手、搭脑、联帮棍、腿足等弯曲零部件的制作,仍然还在采用传统的锯制加工方法,通常都需要用细木工带锯或线锯将实木板方材通过配料、划线后锯切成曲线形的毛料,再经铣削和净料加工成零部件。
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加工实木,则因有大量木材纤维被横向切断,使得曲线形零部件强度降低,且曲表面粗糙,难于油漆涂饰,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木弯曲设备,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增强了曲线形零部件强度,保证了产品表面的纹理色泽效果和油漆涂饰质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实木弯曲设备,包括机架、呈弧形设置的金属板、用于将金属板压至平整的压紧装置、两组呈上下间隔设置并均为弧形的加热板和用于带动上侧加热板升降的带动件;金属板的上表面设有两组夹持板,当压紧装置将金属板压至平整时,两组夹持板与金属板共同围成了供多组木材排布放置的放置腔;两组加热板分别贴合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和放置腔内的木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压紧装置将金属板压至平整,此时两组夹持板将与金属板共同围成放置腔;然后将多组木材依次排布放置在放置腔内,并使得相邻木材之间相互贴紧;随后取消压紧装置对金属板的压紧,金属板因自身的回复力将促使两组夹持板将木材夹紧固定;之后将装有木材的金属板放置到两组加热板之间,并通过带动件带动上侧加热板下降压紧于放置腔内的木材,此时金属板与木材均将被压至弯曲;因相邻木材之间相互贴紧,且两组夹持板共同夹紧于木材,故木材在被压弯时不易发生偏移,提高了木材的弯曲质量。
随后通过两组加热板对木材热压一定的时间,即可使得木材弯曲成型,本设备无需对木材进行切削,提高了木材利用率,保证了产品表面的纹理色泽效果和油漆涂饰质量;且加热板能够对木材进行持续保压加热,既使得木材被弯曲至指定的弧度,又使得木材的湿度降低至8%-12%,此时木材的内在应力极小,其使用寿命长,耐潮,不易变形,强度高,可达到普通板式家具的5倍以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供金属板放置的工作台、两组呈“L”形设置的压板、分设于金属板两侧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两组压板均包括一体成型并相互垂直的连接部和压紧部,两组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两组压紧部均压紧于金属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金属板的压平过程中,先将金属板放置到工作台上,再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带动两组压紧部均压紧于金属板的上表面,使得金属板被压至平整,此时即可将多组木材依次排布放置在放置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南藤竹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南藤竹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3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